興少有士名,孫權時除上虞令,稍遷至尚書左曹,以五官中郎將使蜀,還為會稽太守。時琅邪王休居會稽,興深與相結。
孫休即位,徵興為太常衛將軍、平軍國事,封外黃侯。
永安三年,都尉嚴密建丹楊湖田,作浦裏塘。詔百官會議,鹹以為用功多而田不保成,唯興以為可成。遂會諸兵民就作,功傭之費不可勝數,士卒死亡,或自賊殺,百姓大怨之。
興遷為丞相。與休寵臣左將軍張布共相表裹,邦內失望。
七年七月,休薨。左典軍萬彧素與烏程侯孫皓善,乃勸興、布,於是興、布廢休適子而迎立皓,皓既踐阼,加興侍郎,領青州牧。俄彧譖興、布追悔前事。十一(年)朔入朝,皓因收興、布,徙廣州,道追殺之,夷三族。
曆史評價:
陳壽:濮陽興身居宰輔,慮不經國,協張布之邪,納萬彧之說,誅夷其宜矣。
人物之孫峻
字:子遠
時間:219----256(壽38)
官職:丞相大將軍
家庭成員:父:孫恭
曆史年表:
孫權末,徙武衛都尉,為侍中。
權臨薨,受遺輔政,領武衛將軍,故典宿衛,封都鄉侯。
既誅諸葛恪,遷丞相大將軍,督中外諸軍事,假節,進封富春侯。滕胤以恪子竦妻父辭位,峻、胤雖內不沾洽,而外相包容,進胤爵高密侯,共事如前。
五鳳元年,吳侯英謀殺峻,英事泄死。
五鳳二年,魏將毌丘儉、文欽以眾叛,與魏人戰於樂嘉,峻帥驃騎將軍呂據、左將軍留讚襲壽春,會欽敗降,軍還。
是歲,蜀使來聘,將軍孫儀、(孫邵綝恂)〔張怡、林恂〕等欲因會殺峻。事泄,儀等自殺,死者數十人,並及公主魯育。
峻欲城廣陵,朝臣知其不可城,而畏之莫敢言。唯滕胤諫止,不從,而功竟不就。
其明年,文欽說峻征魏,峻使欽與呂據、車騎〔將軍〕劉纂、鎮南〔將軍〕硃異、前將軍唐谘自江都入淮、泗,以圖青、徐。峻與胤至石頭,因餞之,領從者百許人入據營。據禦軍齊整,峻惡之,稱心痛去,遂夢為諸葛恪所擊,恐懼發病死.
曆史評價:
陳壽:①少便弓馬,精果膽決。②峻素無重名,驕矜險害,多所刑殺,百姓囂然。又奸亂宮人,與公主魯班私通。③峻凶豎盈溢,固無足論者
人物之孫綝
字:子通
時間:231-----258(壽28)
官職:大將軍
家庭成員:父:孫綽
人物傳記:
綝始為偏將軍,及峻死,為侍中武衛將軍,領中外諸軍事,代知朝政。呂據聞之大恐,與諸督將連名,共表薦滕胤為丞相,綝更以胤為大司馬,代呂岱駐武昌。據引兵還,使人報胤,欲共廢綝。綝聞之,遣從兄慮將兵逆據於江都,使中使敕文欽、劉纂、唐谘等合眾擊據,遣侍中左將軍華融、中書丞丁晏告胤取據,並喻胤宜速去意。胤自以禍反,因留融、晏,勒兵自衛,召典軍楊崇、將軍孫谘,告以綝為亂,迫融等使有書難綝。綝不聽,表言胤反,許將軍劉丞以封爵,使率兵騎急攻圍胤。胤又劫融等,使詐詔發兵。融等不從,胤皆殺之。胤顏色不變,談笑若常。或勸胤引兵至蒼龍門,將士見公出,必皆委綝就公。時夜已半,胤恃與據期,又難舉兵向宮,乃約令部典,說呂侯以在近道,故皆為胤盡死,無離散者。時大風,比曉,據不至。綝兵大會,遂殺胤及將士數十人,夷胤三族。
綝遷大將軍,假節,封永寧侯.初,峻從弟慮與誅諸葛恪之謀,峻厚之,至右將軍、無難督,授節蓋,平九官事。綝遇慮薄於峻時,慮怒,與將軍王惇謀殺綝。綝殺惇,慮服藥死.
使光祿勳孟宗告廟廢亮,召群司議曰:“少帝荒病昏亂,不可以處大位,承宗廟,以告先帝廢之。諸君若有不同者,下異議。”皆震怖,曰:“唯將軍令。”綝遣中書郎李崇奪亮璽綬,以亮罪狀班告遠近。尚書桓彝不肯署名,綝怒殺之。
或有告綝懷怨侮上欲圖反者,休執以付綝,綝殺之,由是愈懼,因孟宗求出屯武昌,休許焉,盡敕所督中營精兵萬餘人,皆令裝載,所取武庫兵器,鹹令給與。將軍魏邈說休曰“綝居外必有變”,武衛士施朔又告“綝欲反有徵”。休密問張布,布與丁奉謀於會殺綝。
永安元年十二月丁卯,建業中謠言明會有變,綝聞之,不悅。夜大風發木揚沙,綝益恐。戊辰臘會,綝稱疾。休強起之,使者十餘輩,綝不得已,將入,眾止焉。綝曰:“國家屢有命,不可辭。可豫整兵,令府內起火,因是可得速還。”遂入,尋而火起,綝求出,休曰:“外兵自多,不足煩丞相也。”綝起離席,奉、布目左右縛之。綝叩首曰:“原徙交州。”休曰:“卿何以不徙滕胤、呂據?”綝複曰:“原沒為官奴。”休曰:“何不以胤、據為奴乎!”遂斬之。以綝首令其眾曰:“諸與綝同謀皆赦。”放仗者五千人。闓乘船欲北降,追殺之。夷三族。發孫峻棺,取其印綬,斫其木而埋之,以殺魯育等故也。
曆史評價:
裴鬆之:孫綝雖凶虐,與滕胤宿無嫌隙,胤若且順綝意,出鎮武昌,豈徒免當時之禍,仍將永保元吉,而犯機觸害,自取夷滅,悲夫!
陳壽:①綝既不能拔出誕,而喪敗士眾,自戮名將,莫不怨之。②綝負貴倨傲,多行無禮.③綝凶豎盈溢,固無足論者
人物之劉惇
字:子仁
號:神明
籍貫:平原
官職:軍師
人物傳記:
遭亂避地,客遊廬陵,事孫輔。以明天官達占數顯於南土。每有水旱寇賊,皆先時處期,無不中者。輔異焉,以為軍師,軍中鹹敬事之.
建安中,孫權在豫章,時有星變,以問惇,惇曰:“災在丹楊。”權曰:“何如?”曰:“客勝主人,到某日當得問。”是時邊鴻作亂,卒如惇言。
惇於諸術皆善,尤明太乙,皆能推演其事,窮盡要妙,著書百餘篇,名儒刁玄稱以為奇。惇亦寶愛其術,不以告人,故世莫得而明也。
曆史評價:
陳壽:惇於其術精矣,其用思妙矣,然君子等役心神,宜於大者遠者,是以有識之士,舍彼而取此也。
人物之吳範
字:文則
籍貫:會稽上虞
官職:騎都尉、太史令
人物傳記:
孫權起於東南,範委身服事,每有災祥,輒推數言狀,其術多效,遂以顯名。與親故交接有終始。素與魏滕同邑相善。滕嚐有罪,權責怒甚嚴,敢有諫者死,範謂滕曰:“與汝偕死。”滕曰:“死而無益,何用死為?”範曰:“安能慮此,坐觀汝邪?”乃髡頭自縛詣門下,使鈴下以聞。鈴下不敢,曰:“必死,不敢白。”範曰:“汝有子邪?”曰:“有。”曰:“使汝為吳範死,子以屬我。”鈴下曰:“諾。”乃排閤入。言未卒,權大怒,欲便投以戟。逡巡走出,範因突入,叩頭流血,言與涕並。良久,權意釋,乃免滕。滕見範謝曰:“父母能生長我,不能免我於死。丈夫相知,如汝足矣,何用多為!”黃武五年,範病卒。
曆史評價:
陳壽:①範為人剛直,頗好自稱.②範於其術精矣,其用思妙矣,然君子等役心神,宜於大者遠者,是以有識之士,舍彼而取此也。
人物之王蕃
字:永元
籍貫:廬江
官職:駙馬都尉
家庭成員:弟:王著、王延
人物傳記:
始為尚書郎,去官。
孫休即位,與賀邵、薛瑩、虞汜俱為散騎中常侍,皆加駙馬都尉。時論清之。
遣使至蜀,蜀人稱焉,還為夏口監軍。
孫皓初,複入為常侍,與萬彧同官。彧與皓有舊,俗士挾侵,謂蕃自輕。又中書丞陳聲,皓之嬖臣,數譖毀蕃。蕃體氣高亮,不能承顏順指,時或迕意,積以見責。
甘露二年,丁忠使晉還,皓大會群臣,蕃沈醉頓伏,皓疑而不悅,轝蕃出外。頃之請還,酒亦不解。蕃性有威嚴,行止自若,皓大怒,嗬左右於殿下斬之。衛將軍滕牧、征西將軍留平請,丞相陸凱上疏,皆能得。
曆史評價:
陳壽:蕃性有威嚴,行止自若.博覽多聞,兼通術藝。
陸凱:常侍王蕃黃中通理,知天知物,處朝忠蹇,斯社稷之重鎮,大吳之龍逢也。昔事景皇,納言左右,景皇欽嘉,歎為異倫。而陛下忿其苦辭,惡其直對,梟之殿堂,屍骸暴棄,郡內傷心,有識悲悼.
薛瑩:王蕃器量綽異,弘博多通.
人物之樓玄
字:承先
籍貫:沛郡蘄
官職:大司農
人物傳記:
孫休時為監農禦史。
孫皓即位,與王蕃、郭逴、萬彧俱為散騎中常侍,出為會稽太守,入為大司農。
舊禁中主者自用親近人作之,彧陳親密近識,宜用好人,皓因敕有司,求忠清之士,以應其選,遂用玄為宮下鎮禁中候,主殿中事。後人誣白玄與賀邵相逢,駐共耳語大笑,謗訕政事,遂被詔詰責,送付廣州。
東觀令華覈上疏,皓疾玄名聲,複徙玄及子據,付交阯將張奕,使以戰自效,陰別敕奕令殺之。據到交趾,病死。玄一身隨奕討賊,持刀步涉,見奕輒拜,奕未忍殺。會奕暴卒,玄殯斂奕,於器中見敕書,還便自殺。
曆史評價:
陳壽:①玄從九卿持刀侍衛,正身率眾,奉法而行,應對切直,數迕皓意,漸見責怒。②樓玄清白節操,才理條暢.
華覈:臣竊以治國之體,其猶治家。主田野者,皆宜良信。又宜得一人總其條目,為作維綱,眾事乃理。論語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恭己正南麵而已。’言所任得其人,故優遊而自逸也。今海內未定,天下多事,事無大小,皆當關聞,動經禦坐,勞損聖慮。陛下既垂意博古,綜極藝文,加勤心好道,隨節致氣,宜得間靜以展神思,呼翕清淳,與天同極。臣夙夜思惟,諸吏之中,任幹之事,足委仗者,無勝於樓玄。玄清忠奉公,冠冕當世,眾服其操,無與爭先。夫清者則心平而意直,忠者惟正道而履之,如玄之性,終始可保,乞陛下赦玄前愆,使得自新,擢之宰司,責其後效,使為官擇人,隨才授任,則舜之恭己,近亦可得.
胡衝:玄、邵、蕃一時清妙,略無優劣。必不得已,玄宜在先
人物之賀邵
字:興伯
籍貫:會稽山陰
官職:太子太傅
家庭成員:子:賀循
人物傳記:
孫休即位,從中郎為散騎中常侍,出為吳郡太守。
孫皓時,入為左典軍,遷中書令,領太子太傅。皓凶暴驕矜,政事日弊。邵上疏諫,書奏,皓深恨之。乃共譖邵與樓玄謗毀國事,俱被詰責,玄見送南州,邵原複職。後邵中惡風,口不能言,去職數月,皓疑其讬疾,收付酒藏,掠考千所,邵卒無一語,竟見殺害,家屬徙臨海。並下詔誅玄子孫,是歲天冊元年也,邵年四十九。
曆史評價:
陳壽:①邵奉公貞正,親近所憚。②賀邵厲誌高潔,機理清要
人物之華融
字:德蕤
籍貫:廣陵江都
官職:太子庶子
家庭成員:子:華諝、華譚
人物傳記:
祖父避亂,居山陰蕊山下。時皇象亦寓居山陰,吳郡張溫來就象學,欲得所舍。或告溫曰:“蕊山下有華德蕤者,雖年少,美有令誌,可舍也。”溫遂止融家,朝夕談講。俄而溫為選部尚書,乃擢融為太子庶子,遂知名顯達。
人物之華覈
字:永先
籍貫:吳郡武進
官職:右國史
曆史年表:
始為上虞尉、典農都尉,以文學入為秘府郎,遷中書丞。
孫皓即位,封徐陵亭侯。
寶鼎二年,皓更營新宮,製度弘廣,飾以珠玉,所費甚多。是時盛夏興工,農守並廢,覈上疏諫,書奏,皓不納。
後遷東觀令,領右國史,覈上疏辭讓.時倉廩無儲,世俗滋侈,覈上疏.皓以覈年老,敕令草表,覈不敢。又敕作草文,停立待之。
天冊元年以微譴免,數歲卒。
曆史評價:
陳壽:①覈前後陳便宜,及貢薦良能,解釋罪過,書百餘上,皆有補益.②華覈文賦之才,有過於曜,而典誥不及也。予觀覈數獻良規,期於自盡,庶幾忠臣矣。然處無妄之世而有名位,強死其理,得免為幸耳.
人物之韋曜(本名昭)
字:弘嗣
籍貫:吳郡雲陽
官職:左國史
家庭成員:子:韋隆
曆史年表:
少好學,能屬文,從丞相掾,除西安令,還為尚書郎,遷太子中庶子。
時蔡穎亦在東宮,性好博弈,太子和以為無益,命曜論之。
和廢後,為黃門侍郎。
孫亮即位,諸葛恪輔政,表曜為太史令,撰吳書,華覈、薛瑩等皆與參同。
孫休踐阼,為中書郎、博士祭酒。
孫皓即位,封高陵亭侯,遷中書仆射,職省,為侍中,常領左國史。時所在承指數言瑞應。皓以問曜,曜答曰:“此人家筐篋中物耳。”又皓欲為父和作紀,曜執以和不登帝位,宜名為傳。如是者非一,漸見責怒。曜益憂懼,自陳衰老,求去侍、史二官,乞欲成所造書,以從業別有別付,皓終不聽。時有疾病,醫藥監護,持之愈急。皓每饗宴,無不竟日,坐席無能否率以七升為限,雖不悉入口,皆澆灌取盡。曜素飲酒不過二升,初見禮異時,常為裁減,或密賜茶荈以當酒,至於寵衰,更見偪強,輒以為罪。又於酒後使侍臣難折公卿,以嘲弄侵克,發摘私短以為歡。時有愆過,或誤犯皓諱,輒見收縛,至於誅戮。曜以為外相毀傷,內長尤恨,使不濟濟,非佳事也,故但示難問經義言論而已。皓以為不承用詔命,意不忠盡,遂積前後嫌忿,收曜付獄,是歲鳳皇二年也。
華覈連上疏救曜,皓不許,遂誅曜,徙其家零陵。
曆史評價:
陳壽:曜處無妄之世而有名位,強死其理,得免為幸耳.
人物之留讚
字:正明
籍貫;會稽長山
官職:左護軍
家庭成員:子:留略、留平
人物傳記:
少為郡吏,與黃巾賊帥吳桓戰,手斬得桓。讚一足被創,遂屈不伸。然性烈,好讀兵書及三史,每覽古良將戰攻之勢,輒對書獨歎,因呼諸近親謂曰:“今天下擾亂,英豪並起,曆觀前世,富貴非有常人,而我屈躄在閭巷之間,存亡無以異。今欲割引吾足,幸不死而足申,幾複見用,死則已矣。”親戚皆難之。有間,讚乃以刀自割其筋,血流滂沱,氣絕良久。家人驚怖,亦以既爾,遂引申其足。足申創愈,以得蹉步。淩統聞之,請與相見,甚奇之,乃表薦讚,遂被試用。累有戰功,稍遷屯騎校尉。時事得失,每常規諫,好直言不阿旨,權以此憚之。諸葛恪征東興,讚為前部,合戰先陷陳,大敗魏師,遷左將軍。孫峻征淮南,授讚節,拜左護軍。未至壽春,道路病發,峻令讚將車重先還。魏將蔣班以步騎四千追讚。讚病困,不能整陳,知必敗,乃解曲蓋印綬付弟子以歸,曰:“吾自為將,破敵搴旗,未嚐負敗。今病困兵羸,眾寡不敵,汝速去矣,俱死無益於國,適所以快敵耳。”弟子不肯受,拔刀欲斫之,乃去。初,讚為將,臨敵必先被發叫天,因抗音而歌,左右應之,畢乃進戰,戰無不克。及敗,歎曰:“吾戰有常術,今病困若此,固命也!”遂被害,時年七十三,眾庶痛惜焉。
人物之聶友
字:文悌
籍貫:豫章
官職:丹楊太守
人物傳記:
友有脣吻,少為縣吏。虞翻徙交州,縣令使友送之,翻與語而奇焉,為書與豫章太守謝斐,令以為功曹。郡時見有功曹,斐見之,問曰:“縣吏聶友,可堪何職?”對曰:“此人縣間小吏耳,猶可堪曹佐。”斐曰:“論者以為宜作功曹,君其避之。”乃用為功曹。使至都,諸葛恪友之。時論謂顧子嘿、子直,其間無所複容,恪欲以友居其間,由是知名。後為將,討儋耳,還拜丹楊太守,年三十三卒。
人物之範慎
字:孝敬
籍貫;廣陵
官職:太尉
家庭成員:子:範耀
人物傳記:
竭忠知己之君,纏mian三益之友,時人榮之。著論二十篇,名曰矯非。後為侍中,出補武昌左部督,治軍整頓。孫皓移都,甚憚之,以為太尉。慎自恨久為將,遂讬老耄。軍士戀之,舉營為之隕涕。鳳凰三年卒.
曆史評價:
孫皓:慎勳德俱茂,朕所敬憑,宜登上公,以副眾望。
人物之虞汜
字:世洪
官職:監軍使者
家庭成員:父:虞翻
人物傳記:
生南海,年十六,父卒,還鄉裏。孫綝廢幼主,迎立琅邪王休。休未至,綝欲入宮,圖為不軌,召百官會議,皆惶怖失色,徒唯唯而已。汜對曰:“明公為國伊周,處將相之位,擅廢立之威,將上安宗廟,下惠百姓,大小踴躍,自以伊霍複見。今迎王未至,而欲入宮,如是,群下搖蕩,眾聽疑惑,非所以永終忠孝,揚名後世也。”綝不懌,竟立休。休初即位,汜與賀邵、王蕃、薛瑩俱為散騎中常侍。以討扶嚴功拜交州刺史、冠軍將軍、餘姚侯,尋卒。
曆史評價:
陳壽:翻有十一子,第四子汜最知名.
人物之石偉
字:公操
籍貫:南郡
官職:光祿大夫
人物傳記:
少好學,脩節不怠,介然獨立,有不可奪之誌。舉茂才、賢良方正,皆不就。孫休即位,特徵偉,累遷至光祿勳。及皓即位,朝政昏亂,偉乃辭老耄痼疾乞身,就拜光祿大夫。吳平,建威將軍王戎親詣偉。太康二年,偉遂陽狂及盲,不受晉爵。年八十三,太熙元年卒。
曆史評價:
司馬炎:吳故光祿大夫石偉,秉誌清白,皓首不渝,難處危亂,廉節可紀。
人物之趙谘
字:德度
籍貫:南陽
官職:騎都尉
人物傳記:
權為吳王,擢中大夫,使魏。魏文帝善之,嘲谘曰:“吳王頗知學乎?”答曰:“吳王浮江萬艘,帶甲百萬,任賢使能,誌存經略,雖有餘間,博覽書傳曆史,藉采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帝曰:“吳可征不?”谘對曰:“大國有征伐之兵,小國有備禦之固。”又曰:“吳難魏不?”谘曰:“帶甲百萬,江、漢為池,何難之有?”又曰:“吳如大夫者幾人?”谘曰:“聰明特達者八九十人,如臣之比,車載鬥量,不可勝數。”谘頻載使北,人敬異。權聞而嘉之,拜騎都尉。谘言曰:“觀北方終不能守盟,今日之計,朝廷承漢四百之際,應東南之運,宜改年號,正服色,以應天順民。”權納之。
曆史評價:
:谘博聞多識,應對辯捷
人物之沈珩
字:仲山
籍貫;吳郡
官職:少府
人物傳記:
少綜經藝,尤善春秋內、外傳。權以珩有智謀,能專對,乃使至魏。魏文帝問曰:“吳嫌魏東向乎?”珩曰:“不嫌。”曰:“何以?”曰:“信恃舊盟,言歸於好,是以不嫌。若魏渝盟,自有豫備。”又問:“聞太子當來,寧然乎?”珩曰:“臣在東朝,朝不坐,宴不與,若此之議,無所聞也。”文帝善之,乃引珩自近,談語終日。珩隨事響應,無所屈服。珩還言曰:“臣密參侍中劉曄,數為賊設奸計,終不久愨。臣聞兵家舊論,不恃敵之不我犯,恃我之不可犯,今為朝廷慮之。且當省息他役,惟務農桑以廣軍資;脩繕舟車,增作戰具,令皆兼盈;撫養兵民,使各得其所;攬延英俊,獎勵將士,則天下可圖矣。”以奉使有稱,封永安鄉侯,官至少府。
人物之鄭泉
字:文淵
籍貫:陳郡
官職:太中大夫
人物傳記:
其間居每曰:“原得美酒滿五百斛船,以四時甘脆置兩頭,反覆沒飲之,憊即住而啖肴膳。酒有鬥升減,隨即益之,不亦快乎!”權以為郎中。嚐與之言:“卿好於眾中麵諫,或失禮敬,寧畏龍鱗乎?”對曰:“臣聞君明臣直,今值朝廷上下無諱,實恃洪恩,不畏龍鱗。”後侍宴,權乃怖之,使提出付有司促治罪。泉臨出屢顧,權呼還,笑曰:“卿言不畏龍鱗,何以臨出而顧乎?”對曰:“實侍恩覆,知無死憂,至當出閤,感惟威靈,不能不顧耳。”
使蜀,劉備問曰:“吳王何以不答吾書,得無以吾正名不宜乎?”泉曰:“曹操父子陵轢漢室,終奪其位。殿下既為宗室,有維城之責,不荷戈執殳為海內率先,而於是自名,未合天下之議,是以寡君未複書耳。”備甚慚恧。
泉臨卒,謂同類曰:“必葬我陶家之側,庶百歲之後化而成土,幸見取為酒壺,實獲我心矣。”
曆史評價:
:泉博學有奇誌,而性嗜酒
人物之馮熙
字:子柔
籍貫:潁川
官職:立信都尉
人物傳記:
馮異之後也。權之為車騎,熙曆東曹掾,使蜀還,為中大夫。
後使於魏,文帝問曰:“吳王若欲脩宿好,宜當厲兵江關,縣旍巴蜀,而聞複遣脩好,必有變故。”熙曰:“臣聞西使直報問,且以觀釁,非有謀也。”又曰:“聞吳國比年災旱,人物彫損,以大夫之明,觀之何如?”熙對曰:“吳王體量聰明,善於任使,賦政施役,每事必谘,教養賓旅,親賢愛士,賞不擇怨仇,而罰必加有罪,臣下皆感恩懷德,惟忠與義。帶甲百萬,穀帛如山,稻田沃野,民無饑歲,所謂金城湯池,強富之國也。以臣觀之,輕重之分,未可量也。”帝不悅,以陳群與熙同郡,使群誘之,啗以重利。熙不為回。送至摩陂,欲困苦之。後又召還,未至,熙懼見迫不從,必危身辱命,乃引刀自刺。禦者覺之,不得死。
孫權聞之垂涕,熙竟死於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