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章:畫策(1 / 2)

關平說要助天子使大漢再興,天下安見時,見賈詡難掩眼中失望嘲弄之色,關平心中黯然,隻得接著說道:“此其一。”

說完這些,關平吸了口氣,先將自己曾說與天子的那首詩說了出來:“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百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隨著這首詩出口,關平見賈詡眼中閃現出玩味而又些興奮之色,關平接著說道:“除寒族、士族之別,令天下雖有貧富之差,再無寒、士之分此關平之二願。”

賈詡亦出身寒族,雖有大才,卻被士家大族所排擠而不得施展,世風如此,非是賈詡所能改變的。但賈詡這時聽到關平的話,心中不由有些激動,:“若是……有沒有可能?”

賈詡畢竟沉著冷靜,為智謀之士,雖是有些激動,卻低頭思慮一番,而後向關平跪倒道:“主公若有此誌,詡願為主公之第二誌,盡綿薄之力。”

關平見賈詡口稱主公,又言說為自己第二誌盡綿薄之力,雖未說助自己興複大漢,但隻要賈詡對自己盡力輔佐,這兩者之間又有什麼差別?天子對自己有知遇之恩,對賈詡卻沒有,故此關平並不怪賈詡,連忙伸手扶起賈詡,關平歎道:“得先生之心,何其難矣。”

賈詡笑笑起身,對關平說道:“主公若願收張既,詡之計卻也簡單。”

“哦?”關平疑問道。

“張既世代單家,主公入長安後,隻需令人去其家征招,聲稱若其不至,殺之,其家驚恐,張既必來。”

關平聽賈詡竟是出了一個這樣的主意,不由得有些發呆,這使關平想起記憶中曹操征招司馬懿,司馬懿裝病不應,惹得曹操性起,再次下令征招時,竟說若司馬懿不來應征,當即殺之,司馬懿心懼,方出仕。該不會曹操做的這件事,也是賈詡所獻之計吧。不過這倒沒影響到曹操的名聲,反而給曹操帶來了一個愛才之名。關平又想起自己在洛陽時,亦曾征招司馬懿,想來現在已有消息,不知道司馬懿有沒有應征。

賈詡見關平不語,隻當是關平心中不允,說關平道:“主公寒門出身,又曾shi身於賊,雖居高位,亦為士族所不容,主公若不用強,恐難得才幹之士。”

關平搖了搖頭,笑道:“不是關平不應,隻是想到了別的事情罷了,先生勿怪。入城之後,關平即命親衛杜長至其家,以先生之法征之,不信他不來。”

賈詡點頭,然後說道:“主公即有壯誌,入長安之第一事,卻不是如張既所言之安民!”

“哦?以先生之見,何為第一?”

賈詡言道:“第一者當為招降納叛!於今天下大亂,英雄四起,各地擁兵自重者不計其數,主公之兵,不過八千,自保尚且不足,如何能安天下?李傕叛亂,罪重必死,其部多為西涼悍卒,主公宜收其兵為用,以為安身立命之根本。”

關平深以為然,說道:“先生之計,實金玉之言,關平這就請兄長及伯濟前來,一起商議。”

賈詡忙止住關平道:“主公且慢,郭司馬可來,後將軍卻不可來。”

關平聽賈詡說不能請徐晃前來,心中明白賈詡的意思,但關平軍中,可以依賴的大將,唯有徐晃。雖說郭淮將略不亞於徐晃,卻過於年輕,勇武亦顯不足,恐怕到時候鎮不住李傕軍中的那些西涼悍卒。

賈詡說道:“主公與後將軍有兄弟之義,自古以來,疏不間親,詡本不當多言。然詡即為主公謀主,則必有所言,請主公思之:後將軍於忠義之分,何者為一?”

關平笑道:“吾兄有忠有義,但其向來識大體,有大誌,以國家為根本,關平以此估之,吾兄當以忠為第一。”

說到忠義,關平不由的想到了父親關羽,父親號稱忠義無雙,但若讓父親與這忠與義中選其一,父親會選哪個?忠?還是義?關平不知道,至於徐晃,自然是忠了。但關平欣賞的就是這個,關平知道,隻要自己沒有背叛天子的想法,徐晃就絕對不會背叛自己。這些,當然是不便於給賈詡說的。

關平聽賈詡說道:“若後將軍知主公不準備安定百姓,反而與詡在此謀畫招降納叛,詡隻怕後將軍會心中不喜。”

關平點了點頭,將帳外杜長喚了進來,取出張既所獻之書,說道:“你去請郭司馬及軍校尉牛金前來大帳議事。”杜長領命去了,關平說對賈詡說道:“攻下長安之後,我欲以長安為根、關中為基,先生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