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章:關平之誌(1 / 2)

楊修聽關平欲令馬騰分兵伏擊李,說關平道:“將軍此計雖好,隻是馬超已斬得郭汜,若槐裏侯再擒得李,此次平叛之功,皆屬馬騰。將軍出征,卻為他人做嫁衣,還請將軍三思。”

關平笑道:“德祖多慮了。馬騰縱是再有戰功,亦是我節製得力之因,焉能無功?況且,我與寧輯將軍兵馬皆不甚多,無瑕分兵。馬騰兵力強盛,可為此用。此次平叛,我為主將,豈能擔心部下多得戰功?德祖之慮,甚是不妥。”

賈詡聽關平之論,輕輕點頭,心中暗暗稱讚關平。楊修頓首向關平拜道:“是修狹見,思慮不周,請將軍勿怪。”

關平忙扶起楊修道:“德祖之慮,乃為關平之故,何怪之有?隻是為將征戰在外,因爭功而失勝機,為智者所不取,關平絕不為之。”

說完這些,關平命人給馬騰傳令,令其引軍設伏,又命人將煽動長安民眾之信射入長安城中,再按賈詡之安排,與長安城外,每隔半個時辰,便擊一退鼓,以為疲兵之計。

一切安排妥當,關平才放下心來。於夜天將亮時,關平正在帳中和衣而臥,聽到帳外親衛杜長低呼:“關帥,關帥……”關平驚醒,起身問何事。

杜長答道:“關帥,長安城中有人逾城而出,稱獻書而來,求見關帥。”

關平喜道:“在哪裏?快快請進帳來。”

隨著關平話音傳出,杜長掀開大帳,引著一人進帳。借著一絲晨光,關平見獻書之人二三十歲年紀,身體頎長,頜下微須,許是趁夜逾城的原因,神情有些憔悴,往臉上看駢,卻是神色自如,淡定自若。

杜長向獻書之人說道:“這便是我家冠軍侯衛將軍大人。”

獻書之人明顯沒想到關平是如此年輕,不由的愣了一下,才躬身說道:“下官張既,拜見冠軍侯。”說完之後心想:久聞天子與一出身山賊的將領親厚,沒想到這將領是如此的年輕。

關平伸手扶起張既,請張既坐定,關平吩咐杜長道:“速去請賈詡楊修兩位先生前來。”杜長領命而去。關平聽張既自稱下官,知其有官位在身,問張既道:“張大人此來辛苦,請問長安城中,情況如何?”

張既見關平並不急著向自己討要書信,反而問起長安城中狀況,心想這冠軍侯雖是年少,處事卻還穩重,張既答道:“回大人,李暴虐,縱亂禍亂,西京流離。長安之士民盼王師若嬰兒之望母乳、旱苗之盼甘霖,無不望王師早日到來,平複叛亂,安定三輔。”

關平說道:“非是本將不願早日平叛討逆,實是因長安城高河深,易守難攻;況天氣炎熱,軍士勞苦,強攻則徒增傷亡,故圍城至今。”

張既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雙手遞於關平道:“大人勿憂,此有長安士族二十四家聯名署信,願為內應,打開城門,迎王師入城,平叛討賊,光複長安,請大人過目。”

關平接過書信,展開細看,張既待關平看完,說道:“大人若應書中所言之事,請於今日午時,在營中燃起狼煙為號,長安城中好為準備,今夜大開北門,迎王師入城。”

關平略一沉思,說道:“張大人送信之後,是當即回城報音,還是暫留於我營中,等破城之後,與我軍馬一起進城?”

張既知關平此問,乃是擔心長安內應有詐,有意將自己拘於營中為質。再想起多日來關平兵圍長安,卻能圍而不攻,心說這將軍雖年少,用兵卻是老練沉穩,心中對關平期許再增幾分。張既答道:“下官即已逾城而來,豈有再回城之理?自是等大人破城之後,與大人軍士一起進城。”

關平喜道:“長安士民有心了,平叛之後,本將當上書天子,為長安士民求得嘉獎。”

張既正要答謝,帳簾掀開,賈詡楊修二人先後進到帳來,見過禮後,賈詡問道:“將軍,可是長安士民願為內應,開門獻城?”

關平點了點頭,將書信遞於賈詡,賈詡看了,微笑點頭,又遞於楊修,楊修看完說道:“即是德容先生獻書,自然不會有詐,請將軍早做準備,取城就在今夜。”

關平聽楊修竟然識得張既,說道:“原來德祖與張大人竟是舊識,如些甚好。”關平說的甚好,指的乃是對張既詐降的懷疑,再次降低。

張既看見楊修,心說以楊修家世,怎會在關平手下為官?莫非這少年將軍,確有真才實學?正心中奇怪,楊修問起張既長安城中情況,張既一一說來,應答對流,關平見張既才略,心中喜愛,問張既道:“張大人,若是破城之後,關平當以何為先,安定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