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章:關平之誌(2 / 2)

張既忙起身向關平回禮道:“張既為長安一小吏,怎當得起冠軍侯大人之稱,冠軍侯稱既表字即可。”說完之後,張既略一思考,答關平道:“長安乃舊漢之都城所在,世家大族甚多,然多經叛亂,流離在外,大人平叛之後,當分兵巡略三輔,以安士眾之心,而後休養民生,關中可定。”

關平心喜點頭。如今關平軍中,賈詡長在謀略,短於政略,楊修則失之穩重,關平如今見了張既,動了愛才之心,等張既說完,關平對張既一禮道:“德容先生經世之才,關平欲旦夕請教,可否?”

關平以冠軍侯之尊、衛將軍之權,如此姿態延請張既,本以為張既必欣然從命,卻不料張既毫不思量,當場拒絕道:“張既才疏學深,不堪大人所望,請大人別請他人。”

關平被張既當麵拒絕,有些忿怒,楊修拉了把張既,說道:“若今長安將下,將軍當治長安,德容就在長安為吏,將軍若有話要問,德容自會隨叫隨到。”

張既也覺自己說話太直,這時向關平施禮道:“既出言不遜,得罪大人,請大人見諒。既連夜逾城,身體困乏,請去休息。”

關平點了點頭,令其到楊修帳中休息。張既臨出帳之時,向關平一拜,說道:“請大人以平叛為念,莫因下官之語而遷怒長安士民,以失民望。”關平收斂心神,點頭應允。

賈詡等張既去後,麵帶輕笑看著關平。關平看了看賈詡,說道:“先生莫笑,想我府中人才缺乏,乃是誠意邀請張既,沒想到卻是當麵被拒。”

賈詡麵上還是有些抹不開,笑道:“張既此人,詡亦識得,頗有些才幹,雖不是將軍所說的經世之才,卻也精達事機,能經亂治世。將軍若欲得此人,卻也不難。”

關平聽賈詡說有法招攬張既,忙問道:“先生有何妙計,請快說來。”

賈詡卻並不急於說用何計,隻是說起了張既的來曆:“張既乃馮翊高陵人,為長安小吏,初舉孝廉,不就;李為大將軍,辟之,不就,故將軍之邀,被張既當麵拒絕,非為將軍之故,實其慣也。”

“若如先生所言,這張既莫非不願為官?如此,耐何?”

賈詡笑道:“將軍莫急,請聽詡言之。張既出身寒族而家富,好畜刀筆版奏,伺諸大吏有乏者即送之,以此顯達三輔,若張既不願為官,此為何來?”

說完到這裏,賈詡歎口氣道:“張既今日不應將軍之征,乃是將軍亦是同張既一樣,出身寒族之故。張既看來,將軍縱是現在顯達,卻擔心將軍不能久遠,故此不應。”

關平聽到這裏,已知問題所在,大漢時,從寒族到士族的差別,並不是一個官位就能彌補的。想到這裏,關平不禁搖了搖頭,心歎寒、士差別,也有些歎惜張既才幹。

“世風如此,卻也怪不得張既。”賈詡忽然停口,看著關平說道,“詡想請問將軍之誌?”

關平聽賈詡問起自己誌向,再見賈詡問完之後,直盯著自己,毫不放鬆,知道賈詡此問,有為其自己量主之意。若是自己回答不能令賈詡滿意,隻怕賈詡會如侍李、段煨一樣,伺機而去。

對於賈詡,關平認為他是一個很優秀的謀士,也很安於自己謀士的身份,並沒有大的野心。雖賈詡獻計,多從其自己一方利益出發,不顧影響,但就因此使得關平認為,賈詡是這個時期最為純粹的謀士,也隻有這樣的謀士,才能做到算無遺策。

在關平的記憶之中,賈詡為張繡的謀主時,縱是想投曹操,卻也因張繡要與曹操為敵,賈詡依然多次為張繡獻計擊敗曹操,盡心盡力。最後賈詡在魏國官居太尉,而張繡身死,乃是因張繡不聽賈詡之言,韜光養晦,表現的過於搶眼之故,並不能怪賈詡。這樣的謀士,關平並不擔心賈詡會出賣自己。

關平見賈詡盯著自己,理了一下思路,也看著賈詡雙眼答道:“關平之一願,欲上報天子知遇之恩,下安百姓戰亂之苦,使朝廷再安,我大漢再興。”

關平說到這裏,見賈詡難掩眼中失望嘲弄之色,關平心中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