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毒殺徐壽輝(3 / 3)

壽輝這一笑,笑得定邊也很不自在,本想說點兒什麼,到底沒有開口。果然,壽輝笑過一陣之後,隨即又伏在小幾上放聲痛哭起來。

定邊知道徐壽輝此刻定然已經清楚自己的來意,這臨死之人百感交集也是不奇怪的,自己心中多少也有點兒不忍,因此也並不多說。隻待徐壽輝又哭過一陣,看上去慢慢平靜之後,定邊這才言道:“定邊隻是奉命行事,其它並不清楚,請萬歲用酒,定邊也好向漢王回稟!”話剛說完,徐壽輝突然用左手從小幾上端起了定邊送來的酒壺,隨即站起身來,用右手指著定邊的鼻子,睜圓了眼睛,大聲言道:“你、你、你,給我帶給信給陳友諒,他在這陽間欠下我的帳,我徐壽輝在陰間等著他,一定、一定、一定要他給我償還清楚!”言罷,舉起酒壺,將壺中的酒直接倒入了自己的口中,隨即朝後跌倒。

時間不長,徐壽輝已是七孔流血,定邊隨即命護衛將徐壽輝的屍體推入江中,便向友諒複命去了。

3

掃除了稱帝的最後一個障礙之後,友諒隨即對外宣布,徐壽輝因自己不小心,已失足跌入江中身亡。壽輝既死,他所創建的天完政權便正式宣告完結。替代天完的,自然便是陳友諒業已確定的大漢。

此時的友諒對於稱帝早已是迫不及待,一天都等不得。本來從現有的情況來看,以龍興或武昌為都還是比較相宜的,但這要牽涉到回師龍興或武昌,而眼下回師對於友諒來講是極不情願的。他認為,回師容易貽誤或喪失眼下極好的戰機。那麼,既要及時稱帝,又不願現在回師又該怎麼辦呢?

鄒普勝和黃昭等人看準了這一點,向友諒進言:“古來帝王除京都之外,多有行宮。龍興或武昌自然可作都城,然采石這裏未必不可作為行宮。依臣等愚見,這采石磯所在之翠螺山上,除謫仙樓之外,尚有五通廟、資福院等名刹,殿堂廟舍都很寬敞。兩處相比,資福院較為老舊,五通廟作為行宮則尚為合適,不知主公意下如何?”友諒自己這幾日已將這翠螺山上看了個遍,其實心中已經有了個底,也有將臨江而立、氣概恢宏的五通廟作為行宮的打算。現在一見鄒普勝和黃昭明確提出了這個想法,當然是正中下懷,故當即表示:“就依卿等安排”。鄒普勝和黃昭沒敢笑出聲來——“主公的言語之中已經明確地露出了真龍天子的專門用語了!”

大元至正二十年閏五月中旬,友諒匆匆趕製了龍袍、龍冠,穿戴整齊之後,便登上了五通廟大雄寶殿的正座。平時享盡了人間香火的菩薩們,早已被強令搬遷,移到了五通廟後麵的空地。友諒確定國號為大漢,改元大義,以元廷至正二十年為大漢大義元年,暫定湖廣武昌為大漢國都城,兒子陳理為大漢國太子,隨後,友諒對主要的文武官員進行了封贈:

鄒普勝按原天完舊職不變,為大漢國太師。

張必先為大漢國蓮台省丞相。

歐普祥亦按原天完舊職,為大司徒。

張定邊為太尉。

陳友仁、明玉珍、黃昭為蓮台省平章政事,餘椿、解開、尹傅箕為參知政事。

張定邊兼樞密院知院,陳友貴、王奉國為樞密院同知,於光、康泰、趙琮、熊天瑞、辜文才為樞密院副樞。

暫設湖廣、江西、四川、江浙、淮江五個行省,以陳普文為湖廣行省丞相、胡廷瑞為江西行省丞相、明玉珍兼四川行省丞相、鄧克明為江浙行省丞相、祝宗援為淮江行省丞相。

封贈已畢,友諒隨即接受了百官的朝賀,望著“丹陛”之下的新官們一張張不同表情的臉,看著他們齊刷刷地跪倒在地山呼萬歲的神情,友諒的心中樂開了花——當皇帝的滋味就是不一樣!

有道是“挑到個好日子沒好天”,老天爺可能不知道陳皇帝此刻正在登基,突然間下起了傾盆大雨。張必先、張定邊為了使大漢天子的登基典禮顯得更加熱鬧一點,讓所有正在太平、采石這一帶的衛長、營長們一律穿上新冠服統統趕來參加朝賀。而衛長、營長們要等到大殿中的高官們朝賀結束方可進殿,此刻他們都在殿外等候,因此,躲又沒處躲、藏又沒處藏,隻得在江岸之上聽任大雨澆淋,刹時間,一個個都淋成了落湯雞,還不敢發出半句怨言。隻等到司儀官一聲喝叫之後,方才佝僂著身子魚貫進殿朝拜新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