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日尋春不見春,
芒鞋踏破嶺頭雲。
歸來偶對梅花嗅,
春在枝頭已十分。
陽春三月,天氣乍暖還寒,正是室外踏青的好時節。江南的春天來的早,到處鳥語花香、鶯歌燕舞。文明湖畔的水綠了,垂柳婀娜,桅帆點點,漿聲悠悠。
這天下午,時逢書院放假,小雲便約了周萍、桂生同去象山遊玩。
象山是荊山山脈的餘脈,雖說山體不高,卻是山勢險峻,難於攀行。三人在山腳下的“惠泉”邊駐足停留,看那涓涓溪水從山崖間汩汩而出,濺落在清澈的水潭裏,發出叮叮咣咣的鏗鏹聲,有如鳥兒宛轉的長歌,又仿佛幽怨少婦的嗚咽。他們掬起一捧清清的溫水舒暢地洗了臉頰,便相攜著沿著象山北麓先人鑿下的坑隙,一步一步往上爬。
山間草木蔥蘢,有大大小小的涼亭飛簷拱壁的矗立著。虯枝欲壑間,不知名的鳥兒啾啾嘶鳴;幽深的崖穀,盛開著姹紫嫣紅、星星點點的野花。風吹在身上,輕曼曼的,像少婦溫潤的手摸娑著嬰兒,給人如醉如癡的感覺。
“看,那是什麼?”周萍挽了小雲的手,有些驚恐地說。小雲尋聲一看,卻見一隻黑乎乎的尖嘴長腮的獼猴正息在前麵的樹權上望著他們齧牙裂嘴。“呔!”小雲一聲呼喝,便飛身躍上樹身,企圖抓住那隻靈猴,誰知那猴子反應極快,縱上挪下,幾個跳躍,便湮沒在浩瀚的林海中。
“咦,你還有功夫呀!”周萍驚呼道,“略知一、二,隻是防身罷!”小雲謙遜地說。
“他的功夫可厲害呢!赤手空拳就可以對付六、七個人,”桂生插話道。“原來兄台你是深藏不露呀!”周萍笑道,早先杯弓蛇影的樣子一掃而光。
三人繼續攀登,周萍將小雲的手攥得緊緊的,小雲感覺她的手盡是汗涔涔的。
不一會兒,終於攀上了象山這巔。站在巍峨的風光閣上遠眺,但見峰巒如聚、鬆濤如煙,大有杜甫“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激情和豪邁。草色斜陽中,俯瞰縣城的景致則另有一番情趣,但見炊煙嫋嫋,行人如蟻,縣城的道路宛若一條烏黑的緞帶,那些斑剝陸離的房舍儼然鋪陳的鴿籠。唯有那座高聳的始建於南北朝時的東山寶塔如巨人般巍然屹立,千百年來無怨無悔地鎮守著古邑的南大門。
意猶未盡中三人下了山,沿著象山的南麓順階而下,這裏有一代大儒老萊子的陵墓和供後人瞻仰的老萊子山莊。相傳老萊子是春秋晚期的楚國人,是與老子同時代的楚國思想家,早年從事著述和講學,後為避白公之亂和楚惠王聘求,先後隱居蒙山和江南,後卒於此。老萊子主張戒除驕矜,淡泊名利,忘卻好惡,順乎自然:認為“事君”貴柔,方“終以不弊”,人之生死都是與自然合一的,生寄而死歸。
老萊子也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孝子。孝養二老雙親,自己七十二歲時,為了使老父母快樂,還經常穿著彩衣,作嬰兒的動作,以取悅雙親。後人以“老萊衣”比喻對老人的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