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分真的好奇妙,並非是中了緣分這兩個字的蠱,所以才這樣不厭其煩地談論與訴說。隻是每當提及感情,或是誰與誰的相遇,誰又與誰的相戀,總是會與緣分糾纏不清。有緣的人,無論相隔千萬之遙,終會聚在一起,攜手紅塵。無緣的人,縱是近在咫尺,也恍如陌路,無份相牽。
但也有人說,緣分固然重要,隻是緣分來時也要用心珍惜,否則再深厚的緣分都會被消磨殆盡,到最後依舊是陌路匆匆,誰也顧不了誰的感受。緣深緣淺,情長情短,說的就是如此。相愛的時候,總是會許下鄭重的諾言,要一生相守,不離不棄。當那份感覺一旦丟失,過往生死相依的愛戀,竟成了想方設法要擦去的記憶。
不是誰太薄情,而是因為人本多情,多情之人才會種下更多的前因,可所有結果也隻能自己承擔。許多人想行雲流水過此一生,卻總是風波四起,勁浪不止。平和之人,縱是經曆滄海桑田也會安然無恙。敏感之人,遭遇一點風聲也會千瘡百孔。命運給每個人同等的安排,而選擇如何經營自己的生活、釀造自己的情感,則在於自己的心性。
一直以來都覺得林徽因是靜坐在雲端之上的女子,之所以這麼認為,不是因為她的潔淨,她的唯美,而是麵對錯綜複雜的感情,她始終可以保持一種平和的姿態。當別人以為她要為一段情愛沉溺下去,不得醒轉之時,她卻可以決絕轉身。她讓風流才子徐誌摩在康橋上隻影徘徊,失魂落魄;讓建築學家梁思成濃情蜜意嗬護了一生,至死不渝;更讓學界泰鬥金嶽霖默默愛了一輩子,終身未娶。
這樣的女子真的太過聰明,她讓自己洋溢著迷人的魅力,讓欣賞者的目光聚集於一身,來享受著她的典雅純美。她時刻愉悅別人,又溫暖了自己。她仿佛永遠都是那麼無意,無意地看著花開花謝。縱然自己深愛一場,也可以做到平靜地別離。縱是愛到深處,也不肯熱烈相擁。她不會將自己逼到落魄的境地,任何時候,她都可以讓自己優雅地行走。穿一襲素色白裙,走在人間四月,等待一樹又一樹的花開。春天早已遠去,她卻還在。
一九二○年的九月,年輕才子徐誌摩從美國到英國,他為了結識狄更生先生,故拜訪了林長民。之後與林長民相見恨晚,更結識了十六歲的林徽因,這個讓他愛慕終生的美麗才女。也許他們算不上一見鍾情,但是彼此是因為第一次邂逅而有了交集。徐誌摩比林徽因年長八歲,那一年,他二十四,她十六歲。二十四,對於一個風流倜儻的才子來說是多麼的年輕。他俊俏的麵容,儒雅的風度,詩人的氣質,令許多紅顏佳麗為他傾心。而情竇初開的林徽因,麵對一個如此有氣度的男子,又怎能可以做到心靜如水?
那時候,徐誌摩已婚,並且是兩歲孩子的父親。一直追求理想人生、爭取婚戀自由的徐誌摩,根本就不愛妻子張幼儀。他遵從家人意願娶了從未謀麵的張幼儀,對她可謂是無情至極。徐誌摩認為沒有戀愛的婚姻是墳墓,他時刻都想結束這個錯誤,而力求獲得重生。他是個多情才子,可是麵對張幼儀,卻永遠都是一副不耐煩的模樣,甚至不去承擔一個丈夫所應該承擔的責任,令張幼儀受盡委屈。一個從未離開故土的溫良女子,在遙遠的異國他鄉,舉目無親地活著。
有時候在想,人最多情,也最無情。愛的時候海誓山盟,許下天荒地老。厭的時候,恨不能立刻從生命中抽離,一刀兩斷,再無瓜葛。徐誌摩對賢淑穩重的張幼儀冷漠無情,淡如清水。而當他再度與林徽因相見時,就被她的風姿綽約給深深傾倒。那含情明澈的雙眸、高貴典雅的氣質讓他肯定,這就是他追慕多年想要遇見的女孩。他愛上了像精靈一般的林徽因,彼此眼眸的交換,這朵白蓮便深深種在徐誌摩的心間,再難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