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遺傳了優雅氣質,她骨子裏就帶有濃鬱的詩味和典雅,所以大姑母林澤民對林徽因的啟蒙更加深了她的文學修養,為她將來成為一代才女種下美好的前因。她朦朧的記憶被江南水鄉的悠悠古韻填滿。黛瓦粉牆,亭台水榭,還有青石小巷的惆悵煙雨,轉角長廊的淡淡回風。這一切物象都經過曆史長河的沉澱,成為搖曳在江南枝頭的永遠風景。
然而,林徽因的童年亦非都是如意。或許上蒼是公平的,給了她一個儒雅優秀的父親,所以才安排了一個平凡的母親。徽因的母親何雪媛出身於浙江嘉興一個商人家庭,十四歲就嫁給林長民做了二夫人。對於善詩文、工書法,才華出眾的林長民來說,這位沒有受過教育的舊式婦女實在難令他心動。
不懂琴棋書畫也就罷了,偏她長成於商人家庭,過得也是養尊處優的生活,所以嫁至林家又不善操持家務。這樣一個凡婦既得不到丈夫的溫情,亦得不到婆婆遊氏的歡心。直到後來林長民又娶了上海女子程桂林,這位女子雖亦無多少學識,但年輕美麗、性情溫和,相夫教子,深得林長民寵愛。此時何雪媛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而她的性情亦在狹窄的角落裏變得陰晴不定。
林徽因童年還有過一段痛苦的記憶,因為母親何雪媛得不到父親的寵愛,所以生出抱怨責怪之心。那時候,林徽因和母親住在後院,每當她從前院快樂地回來,總是會聽到母親無休止的數落。這時候,徽因心裏就會交織著對父母又愛又怨的矛盾感情。她愛那個稱自己為"天才女兒"的父親,卻怨他對母親的冷淡無情。她愛給她溫暖關懷的母親,卻怪她總在抱怨中令父親離得更遠。
小小年紀的徽因,內心卻背負了許多沉重。她既要在祖母和父親麵前做一個聰慧玲瓏的小才女,又要在母親身邊做一個溫馴聽話的乖女兒。許多時候,她總是獨自一個人坐在木樓上,看天空漂浮自在的雲彩,甚至懂得了白雲的往來無常。也是這時候,她開始多愁善感,知道看似完美和諧的生活,亦暗藏許多的無奈。
直到多年以後,林徽因成為一位極負名氣的女詩人。她寫過一篇題目為《繡繡》的小說,其間講述的則是一位乖巧的女孩繡繡,生活在一個不幸的家庭裏。母親懦弱無能、狹隘多病,父親將其冷落,娶了新姨娘又生了孩子。繡繡整日夾雜在父母親無休無止的爭執吵鬧中,彷徨於沒有溫情、沒有愛憐的生活裏,最終因病死去。在小繡繡的心底隱藏著對父母親愛恨交織的情感,以及愛莫能助的無奈,其實這一切又何嚐不是林徽因小時候那段生涯的寫照。
如今想來,未必是徽因的父親林長民薄情,而是他和何雪媛之間沒有愛的交集。人的一生總有注定錯失的因緣,和你攜手相伴的人或許不是你要的那杯茶,但你還是要強忍著苦澀飲下。所以彼此厭倦並不是誰的過錯,隻怪造化弄人,無端生出這麼多的癡男怨女,不得盡如人願。
我想到後來,嚐盡人情世味的林徽因亦會懂得這其間的不可言說的無奈。因為她生命中曆經的幾段感情,又何曾有過真正的圓滿,又何曾沒有遺憾。她是個美麗如蝶的女子,麵對感情也曾有過彷徨惆悵,隻是終究還是做到收放自如,懂得取舍。所以,她以一種清雅端然的姿態漫步在雲間,讓人仰望了一生,懷想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