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章 打上門來(1 / 3)

這就是琉球,大漢帝國的心髒?

從楚風安排的國賓館走上通往琉球城的寬闊平坦的大道,烏仁圖婭覺得一切都那麼新奇,一切都那麼賞心悅目。

同樣是十月天,遼東已是白雪皚皚,東海之上的琉球仍然是和風頻吹,苦於北方幹冷氣候的烏仁圖婭,深深的、貪婪的呼吸著溫暖、濕潤的空氣,連風中都帶著青草和泥土的清香。

國賓館在郊外,從最初下船的碼頭,到國賓館,再到琉球城,一眼看出去,沒有荒蕪的地方,處處都被辛勤的漢人農夫開墾成了農田。大大小小的村落充滿了歡聲笑語,秋收早過了,男人們卻閑不下來,要麼在山坡地侍弄果樹,要麼整修農具;無事可做的老人在躺椅上,享受冬日難得的陽光;少婦和姑娘們三五成群,有的納著鞋墊,有的拿著兩根尺把長的金屬棍,把幾根絨線鉤撥挑刺。

“姐妹們,你們這是做什麼呢?”烏仁圖婭像個好奇寶寶,湊到姑娘群中發問。

烏仁圖婭的衣飾雖然奇怪,口音雖然生疏,但最近一兩年琉球南來北往的番商海了去,又有瓊州的黎族、閩廣的佘人客家人過來經商務農做工,姑娘大嫂們也就不以為意,見她容貌甚美,舉止落落大方,大家推了位最年長的大嫂,非常熱情的向她介紹:“這是羊毛紡成的毛線。呢絨雖然又輕薄又飽暖,可不適合貼身穿,拿毛線織成衣服,穿在外套底下,舒服。”

說話間,那大嫂手底下一刻不停,刷刷刷的飛針走線,蓬鬆的毛線從線團上解開,在她針下漸漸織成型,已能看出是個袖子的雛形。

原來羊毛在漢人手上,可以做呢絨,還能紡成毛線!怎麼自己家鄉的人,放了千百年的羊兒,卻沒想到呢?

烏仁圖婭暗暗讚歎,那大嫂見她喜歡,笑盈盈的道:“姑娘,有心上人了吧?學了手藝,替他織件毛衣,把他給牢牢的套住!”

“我笨手笨腳的,怕學不會呢。”烏仁圖婭知道漢人女子都會那些女工針指,她打小兒隻在馬背上,說到策馬彎弓真是家常便飯,惟有什麼刺繡之類的,那就跟天書差不多了。

那大嫂把她上下看了看,“這麼水靈靈的妹子,手兒不巧才奇怪呢!來來來,其實這是很簡單的,看,平針這麼織,挑針就這麼從底下繞上來……”

大嫂捉著烏仁圖婭的手,手把手的教她怎麼織毛衣,其實針法說過去說過來就那麼幾種,烏仁圖婭本性聰明,沒一會兒就學會了基本針法。

嘻嘻,等哪天給皇帝織件毛衣,看他還說我們草原女子笨不?!草原明珠告別這群大姑娘小媳婦,哼著悠揚的牧歌,東張西望的向琉球城走去。

跟在她身後,對這位重要客人,親自負責保衛工作的大漢保安司副司長蕭平,搖著頭苦笑了兩聲。

皇帝再三交待,不要讓她出國賓館,但腳長在她自己身上,她又不是個囚犯,可以關起來,要出來轉轉,能攔著不讓走麼?那可是友邦的公主、未來的皇妃!

若是沿途學學織毛衣倒好,起碼不惹事啊!蕭平看著前麵架著牛兒翻地的農夫,心說這位蒙古大小姐要是再學學耕地,這一下午就算平安無事了。

可烏仁圖婭對沿途所見的耕地、建房、修路、整治果樹,興趣都不大,走馬觀花的看看,腳步還是朝著琉球城走去。

咦?烏仁圖婭停下腳步,呆呆的看著一片秧田,綠當中帶著點嫩黃的秧苗,顯得特別的生機勃勃,給這個冬天增加了生命的氣息。

蕭平見狀大喜,他巴不得這位姑奶奶能感興趣,趕緊上前幾步,為她介紹:“這是冬水稻。琉球一年兩熟,除了早稻晚稻這種種法,有人也種冬水稻,現在是育秧,等開春……”

“怪不得大漢如此富裕,漢軍吃的穿的那麼好呢!”烏仁圖婭身在遼東,根本沒有聽說過一年兩熟的事情,她高興的對蕭平說:“原來你們皇帝能從一塊地上,收到雙份的賦稅。帝國擁有封地的官員,定然也發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