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線許進雷以雷霆之勢打垮阿米裏的八萬德幹軍,軍情司可靠情報說明,德幹除了這支軍隊,隻有首府納格普洱才有一支人數不過三萬的二線部隊。許進雷在這個情報的刺激下,將四旅契約軍兵分六路,各自帶領數萬土軍分頭追擊,沿途接管莫臥爾棄守的城市。許進雷親率兩個旅和兩個騎兵團,日夜兼程,向納格普洱進發。
許進雷的果決無可挑剔,但他低估了德幹高原的氣候和地形,道路難行、缺水、晝夜溫差,行軍第三天,病倒士兵超過千人,大軍受病患拖累,行軍速度降到二十裏以下。這樣慢的行軍速度,也許不等他們到達納格普洱城下,新征募的德幹軍足夠在半路上打他們的伏擊了。
完成分兵的許進雷騎虎難下,不得已隻有迂回轉進,避開人煙稀少的地域,一麵聯絡分散的契約軍,約定回合地點,一麵休整部隊。
德幹總督在戰爭爆發前就不主張禦敵於國門之外,德幹軍兵敗阿米裏,這位睿智的總督取得德幹的完全主導權,積極整軍備戰,修葺城防。為了阻斷明軍的後勤,德幹總督趁明軍到達之前,將首府周邊城鎮盡數搬空,人員物質盡數集中於城內。
許進雷用四個月的時間推進到納格普洱城下,這時,水土不服和其它原因,契約軍非戰鬥減員超過三成,兩個騎兵團戰馬剩下不到一半,為了鎮守沿途土著城鎮,土軍人數也銳減到兩萬多人。他們想要攻取的納格普洱城,則集中了整個行省的軍隊,連同臨時征召的青壯,可戰之兵號稱三十萬。
“不過十幾萬,擁有武器的士兵不過五六萬。”軍情司番子對許進雷說,“城內百姓害怕明軍屠城,在德幹總督的鼓動下,修建了大量街壘和屋頂連道。”
“依仗城防和街道工事,我保證明軍有來無回!”總督鼓舞守城將領,“陛下(大汗)以絕對兵力,很快能挫敗許進臣的進攻,我們堅守到那一天的到來,許進臣戰敗,明軍將像1645年一樣崩潰,莫臥爾帝國,將再次君臨天下!”
北線李劍蘭的進軍相對並不順利,廓爾喀部落向東擴張被喜馬拉雅駐軍遏製,他們轉而有組織地南遷,莫臥爾帝國看在共同敵人的情分上接受了廓爾喀名義上的效忠,劃出大片土地供廓爾喀休養生息。廓爾喀人在1646年被逃亡明軍打的很慘,讓他們在畏懼的同時也加倍憎恨明軍。山區生活環境的惡劣,讓廓爾喀在對付他們的敵人時無所不用其極,他們沒有起碼的道德觀念約束他們的冷酷殘忍,也沒有起碼的道德觀念約束他們天馬行空的作戰思路。
自知正麵戰場不敵明軍,廓爾喀選擇了凶殘恐怖的獵殺手段,借助熟悉地形和黑夜掩護,廓爾喀武士不斷偷襲落單的明軍士兵,他們破開士兵的胸腹,砍斷明軍士兵的四肢,如此種種,讓明軍士兵驚恐到晚上不敢放哨的程度。李劍蘭派出大量騎兵追捕鬼魅般的廓爾喀武士,卻收效甚微,堅忍的廓爾喀人能夠成天趴在樹上水中,一動不動,擇人而噬,哪怕明軍找到他們的蹤跡,也很難俘虜他們,他們寧願選擇自裁。
人心惶惶下,不少土軍士兵逃亡,他們認為廓爾喀人是人類不可戰勝的阿修羅,少數明國士兵也受影響,土著巫師通過販賣護身符很是發了一筆洋財。不得已之下,李劍蘭讓軍情司協助尋找廓爾喀村落,命令騎兵對廓爾喀人斬盡殺絕。堆砌的廓爾喀人頭塔在一定程度上遏製了士兵的恐懼,明軍與廓爾喀的仇恨也到了不可化解的程度。
不僅廓爾喀武士的襲擾,喜馬拉雅的大明駐軍也分散了明軍的力量,密切監視的肖家沒有與肖楚聯聯係的跡象,大明駐軍的頻繁調動卻顯示,他們有意染指南亞。也許顧及許進臣的反應,喜馬拉雅駐軍沒有越過許進臣暗示過的底線,但山間諸國卻蠢蠢欲動,不斷挑戰南亞明軍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