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莫臥爾戰爭(3)(2 / 3)

可笑的是,一支加德滿都軍不顧南亞軍警告,強行侵占邊境的數個村莊,南亞軍向他們發起進攻時,加德滿都將領高舉著肖楚聯簽發的命令,高叫著他們南下的目的是為了協助明軍鎮壓叛亂!

南北兩線受阻,許進臣不得不重新估量中線的形勢。奧朗則布大約也知道另外兩線的形勢,沒有做出任何分兵之舉。

除了正麵作戰的兩旅明軍及其附屬部隊,許進臣將其餘流動派駐於後方,除了保證各自糧食供應外,他們征收的糧食還必須供應前方。六個騎兵團依托防線上的數百個棱堡,不斷發起襲擾性進攻。

在騎兵襲擾的威脅下,奧朗則布既沒有勇氣繞過明軍的坎普防線,也無法在一個地區聚集過多的兵力(後勤線無法保障),在長達一個多月的對戰中,除了小規模地進攻明軍防線,莫臥爾軍大多數時間都在設計圍剿出擊的明軍騎兵。

帕勞斯帕對奧朗則布的戰術安排不以為然,對明軍修築堅固防線的作為深深不齒,哪怕身為雇傭軍,騎士文化傳承下的帕勞斯帕仍然相信正大光明的戰爭:我們從來不挖戰壕,也不設立防線,在哪裏發現軍隊,我們就在哪裏與他們作戰。

宗教戰爭(三十年戰爭)為歐洲積累了豐富的戰爭經驗,但歐洲的傳統習慣不是那麼容易被克服,戰爭中他們或許有意識地使用了更先進的作戰手段,和平時期,彼此交戰的貴族們仍然能相聚沙龍,批評對方在戰場上的無恥卑鄙。像許進臣這樣龜縮於防線之後的作戰方式,在歐洲哪怕贏得了最後戰爭勝利,怯懦的嘲諷仍然免不了,德才兼備,品德要求高於軍事才能。

杜倫尼完全被明軍的作戰方式吸引住了,不論明軍防線和後方的流動駐防,騎兵的出擊和防線的積極配合,明軍的表現為他們打開了軍事認識的另一扇門。杜倫尼雖然仍受歐洲傳統觀念的束縛,但他豐富的軍事理論讓他認識到了防線與騎兵出擊結合的威力;明軍在後方有計劃的流動駐防,相對宗教戰爭中歐洲軍毫無規劃地破壞,也更大可能地挖掘了占領區的戰爭潛力。

克倫威爾見識明軍的作戰方式後,很是懊悔曾經在英格蘭和愛爾蘭的錯誤作戰思想,他怎麼就沒有想過利用堅固的步兵防線配合優勢騎兵出擊?他完全可以解放出大量兵力對付響應國王號召的地方貴族,劫掠貴族不但能為他積累擴軍的糧餉,也能有效遏製士兵的逃亡。

明軍騎兵在襲擾戰中不斷損耗,莫臥爾軍在徒勞的對峙中消耗了大半糧餉,許進臣苦等的南北兩線進展不順,他必須考慮以手上的弱勢兵力主動出擊莫臥爾軍。

“這一個多月的對峙以犧牲騎兵為代價,我們不能再讓騎兵做無謂的犧牲。現在必須考慮這種情況:停止騎兵襲擾,怎樣防備莫臥爾軍以局部絕對優勢突破我們的防線?”許進臣有自己的想法,但他打算首先征詢參謀們的意見,當此之時的軍事安排,極可能影響到未來南亞的格局。

年輕氣盛的參謀進言大舉反擊,土軍槍兵的傑出表現,讓這些頭腦發熱的參謀根本不把五倍於己的莫臥爾軍隊放在眼裏,“他們連正麵擊敗土軍都做不到,就更不能突破明軍火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