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後世沒有人認同張鼎新的看法,比如美聯眾(美利堅聯合眾國)的伊倫?福布斯,在《世界名人傳》中是這樣評價許進臣的:
“……雖然是個東方人,他的平生作為卻更像一個西方人,這幾乎鑄成他一生的悲劇:東方人,特別是明國人,總是希望將自己的成就留給後代,光宗耀祖,庇佑後人……許將軍是個真正高貴的騎士,他追求燦爛的一生,不求後代追循他的腳步,留給後代的是他追求榮譽的慷慨精神和光輝業績。”
要達成集權目的,首先要說服許進臣集結軍隊,他急切地集合一幹外姓幕僚,就荷蘭使者的提議展開討論。討論的主要議題不是怎樣征服莫臥爾,而是怎樣利用這個機會加強對軍鎮的控製。在幕僚們看來,與莫臥爾的戰爭絕不會短期結束,戰爭期間,所有軍鎮的物資人員都將由總督府和統帥部調度,南亞的中央權威也就能因此確立了。
“到時候,許將軍會默認既成事實,中央權威,一旦建立,再解散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張鼎新最後總結。
經過一夜的密切商談,幕僚團緊急分配了各自任務,為了保證各地軍鎮服從幕僚團的領導,張鼎新等人不惜炮製出許肖兩家企圖獨霸南亞的陰謀,以遏製許肖兩家為借口,威逼利誘其它村社宗族勢力接受幕僚團的整編。考慮到許進臣的威權,像大多曆史史書一樣,幕僚團泡製出肖家(外戚)幹政,蒙蔽總督,許家奪權,幹擾許進臣的謠言。
外姓和外地移民在南亞分配中處於從屬地位,很大程度上,以拉傑沙溪為中心,與許肖兩家關係越是疏遠,移民分配到的土地就越蠻荒危險。在幕僚團大張旗鼓反對許肖兩家之前,移民中已經形成了多股聯合勢力,他們一方麵共同欺壓和防禦地方土邦,一方麵對抗許肖兩家的強勢壓製。幾個大的聯合勢力甚至組建**商團,抗拒許肖兩家低價收購南亞土產,壟斷南亞貿易,而這些聯合勢力,都有各自的私人武裝。
幕僚團對許肖兩家的顧慮是實實在在的,幕僚們名義上掌握整個南亞,在地方的實際執行能力卻完全依靠許肖兩家,不是許進臣特別交代的命令,幕僚團不請示兩家的宗族大佬根本就無法向下執行。
移民對許肖兩家的壟斷地位雖然多有不滿,但許進臣在南亞的地位,讓移民們大多默認許肖兩家的統治。南亞是許進臣打下來的,他們在南亞的生活,遠遠好過本土的苦寒日子,十年的時間,還不能讓他們忘記感恩的心。
另一方麵,幕僚團曾統合不少村社宗族勢力作為外援,但這些投靠幕僚團的勢力並沒有在後來的利益分配中撈到好處,這個殘酷的現實,讓幕僚團的威信在移民中降到了最低點——南亞軍鎮莊園建設,許進臣交給幕僚團的隻有規劃權,實際分配權卻交給了許肖兩家。
“知道嗎,肖楚聯現在被朝廷任命為喜馬拉雅總督,肖家密謀聯合喜馬拉雅駐軍,將南亞交給朝廷!”
“朝廷出台了《新殖民法》,要求收回殖民地的管治權,以後,朝廷要向我們收稅了!”
“許將軍忠於總督府,但是,他被肖家的人出賣了!”
“許家的人為了富貴,不惜強迫許將軍投靠朝廷,將南亞交給北京派來的新總督!新總督外號周扒皮,總督這個位置,是他花了兩百萬兩銀子向朝廷買來的!!”
“我們要保護《殖民法》,保證殖民地自治,絕不接受朝廷派來的新稅官!南亞是許大人帶領我們流血流汗得來的,不能被本土那些貪官汙吏奪走!”
“都督大人承諾南亞的自治權利,我們拒絕朝廷官員!”
“不要稅官!不要朝廷的貪官!!”
……
不甘示弱的許肖兩家也展開了自己的宣傳攻勢,從忠君思想出發,從家庭倫理解說,根深蒂固的傳統,並不需要太多的語言。不過,其中也有少數許肖兩家子弟,受莫臥爾王朝的影響,他們心底更願意接受幕僚團的觀點:南亞的今天完全依靠許將軍組建的軍隊和許肖兩家組織的移民,許肖兩家也理該繼承莫臥爾王朝。
移民在多方宣傳之下,也分成若幹派係,一些人支持南亞建立新朝廷,封侯拜將;一些人支持南亞建立自治政府,從中分一杯羹;一些人覺得加入本土更有安全感,南亞軍壓製不了土著暴亂;更多的人搖擺不定,沒有做出決定的勇氣,隨遇而安,隨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