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軍隊承包商(4)(2 / 3)

歐洲最優秀的幾支軍隊,瑞士雇傭軍起源於山區村社聯社自保對抗神羅(奧地利)稅官,每個傭兵自小便以村社為單位組織基本訓練,作戰的時候也是以村社為單位協同作戰,他們的紀律來自互相監督和彼此照顧;西班牙步兵方陣的嚴密組織性不僅來自士兵對國王的忠誠和對上帝的虔誠,也來自嚴酷的訓練和教官的皮鞭;荷蘭步兵的紀律性則來自他們反抗西班牙暴政和宗教壓迫(宗教裁判所)的決心;古斯塔夫的軍隊組織性接近瑞士雇傭軍,但他們的紀律性不僅來自自律,也來自他們對國王的愛戴。

帕勞斯帕經過短暫的考量後選擇了皮鞭教學,考慮到少年戰鬥力低下,以及短期內無法訓練出合格的列兵,他將靈活的橫列改為僵硬的縱列,並強行要求每個少年在隊伍中保持自己的位置,任何脫離隊伍的行為都將遭受嚴懲。這樣,隻用了短短十天的時間,帕勞斯帕完成了少年兵的初步訓練,這些少年兵能機械地維持八列縱隊持續推進。為了配合這個僵硬的隊列,帕勞斯帕讓前六排的士兵裝備火槍,後麵的隊列則一律裝備帶刺刀的木槍,並對他們進行同樣的刺刀訓練。

為了檢驗自己的試驗效果,帕勞斯帕毫不猶豫地派出兩千人出城與李劍蘭指揮的明軍支隊抗衡,這個冷酷的軍隊承包商不在乎這幾千少年的死活,因為奧朗則布允許他三千人以內的“訓練損耗”。

少年隊毫無疑問地被明軍橫列的火力優勢擊潰,但這支年輕的隊伍也給明軍製造了很大的混亂。少年兵前六排的火槍兵基本上沒有接近明軍就被全部打死,但兩千人組成的五個縱深超過五十行的縱隊,卻大多在最後執著地推進到肉搏的距離,並在明軍的橫線隊列中擊穿了數個空洞。

李劍蘭很快看出這種隊列的奧妙:密集的隊列能夠增加士兵麵對死亡的勇氣,五十人的縱深,有利於隊伍推進更長的距離——在隊列傷亡過半以前,後麵的隊列不會知道前排遭受的可怕命運,這樣就可以保證他們繼續保持前進的態勢。

當然,這樣的隊列無法發揮軍隊的最大火力,也同樣無法保證膽怯的士兵逃離隊伍,但這種隊列的最大優勢是訓練簡單快速,李劍蘭無法想象,如果莫臥爾人組織足夠多這樣的“敢死隊”衝擊明軍隊列,明軍怎樣保證自己的火力優勢。少年兵初上戰場的戰鬥中,兩千少年大約傷亡五百人,卻將整個明軍排射隊形衝亂,如果不是她當機立斷出動騎兵彈壓,被衝亂的明軍就不得不用刺刀與超過己方四倍的敵人戰鬥。

馬哈拉加的軍隊也在和談期間追上了明軍,不過,他那支人數超過十萬的軍隊已經不足兩萬,在遭遇一次不幸的伏擊後,人數更縮減到萬人以下,不得不遠遠吊在明軍後麵整軍。得到和談的消息後,馬哈拉加索性原路返回,一路不斷收編跑散的士兵,當他的軍隊與明軍的距離增加到兩百公裏的時候,他的軍隊也增加到五萬多人,這個事實讓勇猛的莫臥爾大將,對於己方士兵的懼戰心理嗟歎不已。

許進臣拿到帕勞斯帕的情報,第一個念頭是命令軍隊突襲,盡快消滅這支可能威脅南亞明軍的小部隊。張浪察言觀色,立刻提議讓他組織一次暗殺,殺掉帕勞斯帕,人生地不熟的西人雇傭軍很快就會潰滅。

“這樣做等於告訴奧朗則布,我們忌憚這支雇傭軍。”許進臣被張浪的建議提醒,反而不讚成采取行動了,“他們頂多給我們製造點麻煩,卻更利於我們將莫臥爾的力量集中摧毀。”

如果周頓平聽到這句話,或許會提醒許進臣犯了遠征軍一樣的錯誤:被勝利衝昏頭腦,急著一次性解決莫臥爾帝國。

李劍蘭與莫臥爾少年軍的戰鬥後不到三天,雙方完成了和平談判:莫臥爾賠償明軍兩千萬兩白銀,當場兌現三百萬,餘款在三年內還清;莫臥爾承認本塞拉斯戰役前兩國的勢力範圍;莫臥爾放棄甘德瓦爾宗主權,作為交換,明軍中止對維迪亞叛軍的支援並協助莫臥爾在三個月內平息叛亂,叛軍處理權由雙方共同協商;明軍支付莫臥爾一千萬兩白銀,贖回曆次戰役中被俘的萬餘明國人(包括士兵),款項在戰爭賠款中扣除;明軍退出莫臥爾,雙方保證不在邊境駐紮重兵;莫臥爾承認明國商人在莫臥爾境內的自由貿易權,雙方不得幹涉正常商業往來,不得向對方商人征稅;明國承諾在和約期間不幹涉莫臥爾采購明國武器裝備;雙方共同承諾不幹涉境內人員正常流動;和約為期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