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軍隊承包商(4)(1 / 3)

帕勞斯帕擊敗明軍的消息很快傳遍莫臥爾宮廷,這個消息是如此鼓舞人心,以至於莫臥爾上下都對帕勞斯帕充滿感激和崇拜之情,接下來的幾天明軍沒有攻城,更被莫臥爾人想當然地全部看成是帕勞斯帕的功勞。

奧朗則布在貴族們的強烈建議和請求下,決定重用帕勞斯帕,不過,他沒有給予帕勞斯帕希望得到的自由行動權利。皇帝授予他公爵頭銜,交給他一支人數過萬的莫臥爾軍隊,命令他負責這支軍隊的整編、裝備、訓練。

“這支軍隊,如果你能訓練出不弱於你的雇傭軍的水平,我將一次性給予你十萬兩金子的酬勞。”軍隊裝備采購費用,奧朗則布先期支付一百萬兩白銀,一袋子價值三萬金路易的鑽石(印度是世界第二鑽石大國)。

隻有有錢的自由才是有價值的自由,帕勞斯帕立刻接受了莫臥爾皇帝的委托——武裝一支萬人的軍隊,哪怕莫臥爾大多能自給自足,也是一筆巨大的生意,在帕勞斯帕看來,野蠻落後的東方國家,官員擁有絕對權利,貪汙**缺乏起碼的監督機製,他負責裝備的采購,就等於這筆采購費用完全歸他所有,願意掏多少錢是他的個人自由!

許進臣與許進雷會合,德裏的援軍也到達阿格拉,謹慎的奧朗則布並沒有進城,卻在距離城市五裏之外的地方建立堅固的防線和營地。兩支大軍隔著阿格拉城對峙,明軍沒有把握在短時間內完成對阿格拉的占領;奧朗則布希望阿格拉城能拖住明軍部分兵力,撕裂明軍的統一戰線。

對於許進臣來說,如今的形勢正符合他的利益,這種對峙局麵足夠他以強勢地位逼迫莫臥爾簽訂城下之盟。明軍有八成把握擊敗德裏的莫臥爾軍,六成把握攻陷德裏城,但這樣一意孤行也將導致明軍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留在德裏等於身陷死地,劫掠一番而去,則明顯得不償失。

“如果我們有十萬大軍,攻下德裏,完全能繼承莫臥爾帝國在南亞的霸權。”統帥部雖然早知道有這樣的結果,近在咫尺卻無法更進一步的勝利仍然讓他們惋惜不已。

少數幾個參謀(幕僚)勸說許進臣兵行險著,打下德裏後死守一段時間,隻要頂住莫臥爾殘餘勢力的反撲,則明軍就將擁有南亞道義上的領導權,但蒙奇圍城戰讓許進臣對於困守孤城沒有任何興趣,哪怕死守德裏的利益遠高於風險,他也不願意這樣做。

“照原計劃,我們的底線是甘德瓦爾的宗主權,盡量迫使莫臥爾承認維迪亞的高度自治。戰爭賠款不得低於一千萬兩白銀,首付不得低於五百萬。”甘德瓦爾南連高爾康達,西壓莫臥爾德幹行省,許進臣寧願選擇這樣的逐步蠶食,這也是前南亞遠征軍的策略。遠征軍在後期受商人集團影響,原定南下計劃變成西進,導致明軍始終處於最大軍事壓力之下,否則也不至於讓一次失敗的戰役壓死整隻駱駝。

李劍蘭回軍途中得到鎖歡攻占尤塔卡的消息,直接轉道與鎖歡會合。鎖歡對於這位被尊稱為“女將軍”的副帥很有些崇拜仰慕之情,直接將軍隊指揮官上交了。李劍蘭也不客氣,接過指揮權後即發起新一輪的進攻,沿途的情況她已經大致了解,德裏周邊空虛了。

這樣,奧朗則布禦駕親征剛離開德裏城,尤塔卡的明軍支隊就向德裏挺進,仿佛這裏才是明軍主力似的。

阿格拉城的和談很有些戲劇意味,談判雙方都知道對方的優勢和缺點,雙方都需要時間,卻又都害怕時間拖得太久:明軍駐留期間不僅糧食供應越來越緊張,需要應付的莫臥爾勤王軍也越來越多;莫臥爾軍的實力在增強,但明軍的駐紮在莫臥爾腹地的駐留直接損害了莫臥爾的根本利益,如果他們不能證明自己有力量保護首都圈,帝國的崩潰也就不遠了。

和談進行到第四天,雙方的強硬態度忽然都軟化下來,雙方都聽到了不好的消息:許進臣得知尤塔卡支隊在進軍德裏途中吃了小虧;奧朗則布聽說一支規模不小的明軍距離德裏已經不足五十裏。

帕勞斯帕接受奧朗則布的任命即返回德裏,在這裏,一支萬人新軍被移交給他,這是一支絕對年輕的隊伍,平均年齡不超過十六歲,由此可見莫臥爾帝國的虛弱和奧朗則布的瘋狂。這支過於年輕的軍隊一度讓帕勞斯帕憂心,但很快他就從中找到了年輕的優勢,這些少年有很強的服從性,並且相當部分擁有一定的軍事素質——他們是奪嫡之戰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