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節(3 / 3)

盛潯在方家的門前把阿夏放下來,握住她的肩膀,像跟小孩子說話一般,“別不高興,等我出海回來。”

他的叮囑一句接一句。

“要乖乖吃飯。”

“不能哭,實在要哭的話等我回來哭。”

“老實睡覺。”

“我的信很快就會到,阿夏你在窗前掛個小桶,等明日起來,我的信就會出現在那裏。”

他念叨了很久,絮絮叨叨,直到聽見有人聲時,才不得不鬆開阿夏。

而阿夏跟他說的話是,“我會想你的。”∮∮

“所以要早點回來。”

“好。”

她看著盛潯在擁抱她後,漸漸離去的身影。

夜裏還是睡不著,她半拉開簾子盯著河麵,其實她知道,海船出海的方向不往這裏。

可阿夏就這樣站在朦朧的光影下,瞧著那寂靜的河水,蜷縮在一起的鴛鴦。

不久後,鴛鴦撲騰著翅膀往前遊,河麵泛起巨大的水波聲,劃船的漿板攪著水麵的波濤。

她手扒著窗台,臉快貼近那窗戶,她看見站在船尾的盛潯。

兩人在這窗欞格子的掩映下相望,甚至都沒說話,就隔著水,隔著窗。

海船劃得很慢,盛潯一直望著這間唯一亮燈的屋子。

這是在離別前最平靜最好的告別。

第61章 白糖楊梅幹

翌日醒時, 阿夏有點悵然若失,趴在床上好久沒動彈。

不過想到昨夜盛潯走時說的話,她從床上爬起, 走去支起窗戶來。低頭往下瞧了一眼,懸在牆邊上的桶裏有東西。

阿夏拉起那個小桶,除了一封信外還有個白瓷小罐子,瞧不出是什麼東西。

她小心地把罐子和信件拿上來, 坐在窗前的桌子旁,一點點拆開糊好的信, 展平那紙箋。

信上寫:

阿夏, 我知曉分別必定會讓你覺得不高興,所以這麼多日一直在想該如何做。

從隴水鎮到新羅需二十來日, 而我們將會在新羅待在十日再回, 轉道從平穀去江城, 來回應當要兩個多月的時間。

所以我這些時日準備了七十五封信, 以及七十五件東西, 托了旁人在每日早間放到桶裏。

那些不能一起過的節,當日我備的節禮會跟你一道過, 所有禮全都送完後,我就會回來見你。

與其每日惦記我, 不如猜一猜, 明日一早出現在桶裏的會是什麼吃食?

阿夏將那張紙反反複複看了很多遍, 垂頭瞧著那個罐子, 她這兩日眼窩子淺, 明明想笑的, 卻莫名地眼眶溼潤。

她仰頭, 吸了吸鼻子, 而後才伸手將罐子打開,是股夾雜著楊梅味的甜香。

現下其實早就過了楊梅季,除了還有點零星晚熟的楊梅外,市集上都再沒有楊梅的影子,隻有楊梅酒或是楊梅幹。

而盛潯送的就是白糖楊梅幹,不是曬製而成的,楊梅盛時正逢陰雨天,晴一日連雨幾日,要是曬楊梅,那隻怕餿得要命。

所以這楊梅幹是熬出來的,選點新鮮又紅的楊梅,不用在意甜不甜。熬楊梅前往鍋中放些鹽。不能太多,太多吃著就會鹹,到時候糖多也壓不住,楊梅幹會變得又甜又鹹。

放鹽是除楊梅裏那股酸澀味,熬到水幹,鍋裏的楊梅汁都滲出來,水紅的一鍋。這時還不到好吃的時候,沒甜味,要放許多糖下去,再拌勻。

底下的湯汁很多,要小火慢熬收汁,防止底下的糖沾著糊鍋,所以要不停地用木鏟子去攪。等楊梅的從紅變得暗紅,汁水全裹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