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吳三桂的心思(2 / 3)

這時,那人似乎也看見周圍將官的神色,笑著說道,“怎麼,這麼快就打累了,不過是小小挫折而已,能夠比得上我們在漢中打的那一仗。”

聽聞他如此輕鬆的語氣,眾人都是一陣大笑,氣氛瞬間就變了過來,而那人身邊更有一人,看起來很是精明的模樣,在那裏頻頻點頭,暗暗念到,不過是一番話,就輕輕化解了部下的疑慮,更是輕鬆鼓舞起了部下的鬥誌,如今的吳三桂比起初出茅廬之時,倒是更能操控人心。

此人乃是吳三桂的心腹,名叫楊珅,在頻頻點頭的同時,也在小聲耳語到,“其實,讓他們這麼亂上一亂也是一個好事,否則朝廷怎麼能知道我們一路過來究竟付出了多少的辛勞。”

吳三桂微微點頭,知道他所指的是什麼,不禁想起自己同洪承疇的一番對話,要想永遠的保有西南的地位,就不可讓雲南一日無事。隻有雲南還沒有安寧,那些盤踞在北京的滿清貴胄才會一直需要他,才不會削他的兵權,才能夠撈取到更多的好處。不過,雲南的動亂必須在他的掌控之中,絕對不能有所逾越,而沅江之亂,顯然超出了他的底線。

於是,聽見他輕聲說道,“沅江鬧得太過頭了,該給他們點苦頭。”

楊坤知道他所說的苦頭是什麼,那個敢於抵抗的城池,不是遭到了他慘無人道的屠城,不過一眾將領都是麵不改色,仿佛早就習以為常,這種事情,對於他們來說,本來就不是什麼值得驚訝的。

不過,要超出他底線的將不僅僅是沅江,一路揚起的塵土先是闖入大營,接著飛奔而來,化作一封急件遞到他的手上,而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馬寧扭曲的大字,然後用最簡潔的語言,書寫了這樣的內容:滇西告急,騰越精兵損失殆盡,南甸危機,覆沒隻在旦夕,沈應時生死不知,兩千援兵杳無音信。

吳三桂拿著這封信,一個字一個字的看下去,從這扭曲的大字上,從馬寧不經意噴吐到信上的那一口鮮血,他似乎還能夠看到就連馬寧也是危在旦夕,即將落下一個傷重不治的下場。

楊珅從他稍稍抖動的手上看出一點異樣,心中微微一驚,如今的吳三桂可是到了泰山崩於前,也能麵不改色的地步,究竟是什麼樣的消息,能夠讓他情不自禁的抖上一抖,隻要是有心人都能看得出其中心情的搖動,於是忍不住問道,“王爺,究竟出了什麼事!”

吳三桂沒有說話,隻是把那封信遞了過來,楊珅拿起信,細細一讀,神色大變,馬寧和沈應時駐紮於騰越和永昌這樣的要地,擔負著壓製滇西明軍的職責,雖然兵馬看似不多,但無一不是清兵的精銳,甚至於不少都是吳三桂在未進入西南以前的老底子,論起戰鬥力來,都是清兵之中一等一的存在。可如此的軍隊,馬寧在來信中竟然毫不掩飾的說了一個詞,“慘敗”。究竟是打出了什麼樣的敗仗,才能讓馬寧這樣心高氣傲的將領寫出如此的求援信來,仿佛滇西已經危在旦夕一般。

到了這個時刻,楊珅也覺得事態有點不對勁了,特別是看到馬寧噴在信上的那一口鮮血時,更是覺得滇西也到了不得不救的地步,於是,對著吳三桂說道,“王爺,馬寧不是一個輕易就會求援的人,如果不是事態發展到極其嚴重的地步,更不會寫出如此的信來,這回,恐怕是李定國或是白文選帶著大軍前來了。”

吳三桂搖搖頭,說道,“不是李定國,也不是白文選,其實,就算是他們,騰越城高牆厚,馬寧依險而守,也不會被逼到如今的地步,這回,幹出這些事的,全是一個叫做孫永金的土財主。”

楊珅知道,馬寧恐怕不是第一次寫來求援信,那個叫孫永金的土財主,恐怕也不是今天才剛剛折騰起來,隻是滇西重要,就連他這樣的心腹,也沒有透露半分。否則,就沒法解釋吳三桂如何會知道得如此清楚,現在定然是到了紙包不住火的地步,他才把情況隨口的說出來。於是,向著周圍一看,那些圍在附近的將領聽到李定國和白文選的名字,眼皮都是一跳,也不再關心城池附近的戰鬥,把耳朵側了過來,細細的聽著。

楊珅不停的掃視著將領們的神色,再看向淡定的吳三桂,仔細梳理著思緒,滇西雖然意義重大,是遏製明軍餘孽的第一線,但對於他們來說,還不是什麼生死存亡的事情,於是心中也是淡了下來。同時,他更知道吳三桂已經有了決斷,故意問道,“那麼王爺是打算怎麼處理呢。”

吳三桂微微一笑,看向諸將,從他們臉上找到無數的期盼。此刻,站在這裏的都是嫡係的將領,沒有滿清貴胄參雜其中,從這裏說出去的話,將不會傳到其他人的耳裏,而且就算傳了出去,他也不怕,於是朗聲說道,“沅江不亂,朝廷便不知道這西南還未安寧,滇西不亂,朝廷便不會明白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這樣的道理,就不會再舍不得那點糧餉,讓咱們在軍中還能夠有口飯吃。”

眾將聽聞之後,凝重的神色再次消散,心中暗道,沒錯,就算李定國和白文選反攻又能如何,如今這天下已經是滿人的天下,難道他們還能翻起什麼浪來。還是那句話說得好,亂一亂也好,否則,一旦朝廷裁兵,他們的利益也得不到保障啊。

於是,都是朗聲大笑。

這時,吳三桂又說道,“攻破沅江,任眾將士放縱三天,然後移師滇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