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同,一等兵,應發餉十一塊。”軍需陸恩和的嗓子已經被喊啞了,不過依舊興致不減。
“十一塊大洋,你數一數。”唐之道從身後的副官手中接過一小封(10塊)銀元,又在桌上散開的銀元堆拿了一枚遞給麵前的這個士兵。
“不用數了,不用數了!”方大同哆哆嗦嗦的接過大洋,剛想離開房間。
“回來,回來!”衛兵攔住他。
“還、還要幹嘛。”方大同慌忙抱緊懷裏的銀元,生怕有人搶走。
“到這裏來簽個上自己的大名。”出口處的書記員高聲說道。
“我不識字,我不識字的。”方大同緊張的說道。
“不會寫字就過來按個手印,證明你領過餉了。”書記員拿出一個按滿手印的裝訂本,徑直吩咐道。
方大同沒有敢多問,在書記員要求的地方按上手印,之後就被衛兵帶離房間。出了大門才聽人說起,原來給自己發餉竟然是新來的團長,又是一陣莫名的興奮。
“方大同,軍餉領著了。”二排相熟的士兵見方大同從領餉處走了出來,紛紛圍上去問道:“發了多少大洋?”
“領著了,足足十一塊大洋!”方大同興奮揚了揚手中的大洋說道:“新來團座親自給我發的大洋!”
“你小子吹牛逼吧!團長他老人家哪有空幹這小事。”眾人紛紛表示不信,因為帶來軍餉的緣故,唐團長迅速在普通士兵贏得好感度。
“真的,團座他老人家長的可精神了。”方大同興奮的說道:“他還衝我笑了。”
“哈哈,你小子瞎吹吧!”眾人哄笑著說道:“那你說說看,新來團長多大年紀。”
“多大年紀我真沒敢細看。”方大同拚命回想道:“非常年輕,估摸著也就二十五六吧。”
“哈哈,方大同你小子也太扯淡了,二十五六當個屁團長。”眾人哄堂大笑道。
“你們、你們不信就算,待會自己進去看!”方大同喃喃的說道:“你們慢慢排隊吧,老子先回去數錢玩了。”
“等等,等等。裏麵的大洋挺多吧?”二排一些人生怕輪到自己的時候錢就領光了。
“多著呢!滿滿一屋都是!”方大同得意洋洋的答複道。
………
類似的悲喜劇在混成團各連不斷的上演著,足足用了兩天的功夫唐之道才把欠餉一一發到每個士兵的手裏,看著士兵們欣喜若狂的樣子,他不禁有點心酸。難道當兵吃餉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嗎?
按照陸軍部的標準普通士兵一個月餉不過七個大洋,在京城隻夠買上一石米,何況還要扣掉吃喝,即使一分都不克扣通常到手的錢絕對不會超過五塊大洋,夥夫、馬夫一類的後勤人員就更加的少,到手不過兩三塊大洋。然而隨著級別的提升,官兵之間的薪餉差距非常的大。少尉排長一級就可拿到二十塊大洋以上,中尉連副超過三十,上尉連長、營副在50-70之間,少校營長、團副則超過一百大洋,中校、上校一級的團長、混成團長達到200大洋上下,少將、中間級別的旅長、混成旅長更是達到500甚至1000大洋以上,至於師長、護軍使、督軍這一級別就難以用月餉來衡量了。此外,各級主官除了餉銀外還有數量不等的辦公經費,標準大致是連長五十,營長八十,團長一百五,旅長四百。表麵上說是辦公經費,其實說到底不過是主官們合法的小金庫。
北洋係軍隊中薪餉發放上除了官兵差異巨大外,更為嚴重的問題是各級軍官對軍餉的克扣上,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個時代除了極少部隊(如馮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吳佩孚的第三師第六旅而外)都存在不同程度克扣軍餉的現象,所區別不過是程度問題,心黑一點克扣個四五成甚至更多,良心好一點克扣個一兩成。從心底上講在二十一世紀長期在基層帶兵唐之道不想克扣一分一毫的薪餉,可是形勢比人強!如果不進行必要的打點,即使有小徐這麼大的靠山,第二混成團也不能按時領到足額的軍餉。我們唐團長家徒四壁,僅有的一點積蓄都留給肖芸母女,又不能憑空變出白花花的大洋,這樣一來隻能羊毛出在羊身上。比較慶幸的是混成團的空額比預料的還要多,足足超過三成以上,這樣省卻大筆開支。
(各位大大有忘記投的推薦票可以投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