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求學期間,曾就這個問題,詢問於老師。老師想了想說,這個問題,說到底,還是因為觀念腐朽。由於回答簡略,並不能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所以多方查找資料。
有趣的問題,就這樣出現了。
某些人認為,清廷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愚昧無知。他們很傻,尤其是義和團,不知道維係中外友誼。因此,被打也是活該。我覺得,說這種話的人,相當無恥。無論如何,當時的中國沒有首先發動戰爭,義和團也是一忍再忍。何來活該之言?就好比你的惡鄰一再欺負你,你能忍下去?你被打得鼻青臉腫,就是活該?說出這種話的人,有兩種,一種是沒有深查曆史,另一種根本就不是人。起碼不是中國人。
還有一些人認為,八國聯軍太過強大,而當時的中國在經曆了一係列的割地賠款後,朝廷有心無力,沒法打仗。因為,打仗就是在燒錢。因此,不怨自己怨聯軍,誰讓人家強大了。這種論調,其實就是沒論調。看似一番正義言辭,跟沒說一樣。
後來,我在閱讀某個三國曆史帖子的時候,才恍然大悟。
在某個章節,作者講呂布失敗的直接原因,不是不得人心,不是不懂權謀,不是被劉備痛恨。那是為什麼呢?這還要從劉備的那句話說起。
曹操將呂布捆綁後,想到自己還要征戰,需要幫手,而呂布勇猛的武力,顯然很合心意。因此,生出了惻隱之心。劉備便勸說曹操:難道忘了丁、董的下場了嗎?
丁是丁原,原為呂布的義父,後被呂布所殺。董是董卓,殺掉丁原後,呂布便跟了他。也認其做父,也充當了他的劊子手。所以,劉備的這句話其實是在對曹操說:呂布是個渾人,他根本就不懂政治。
沒錯,就是不懂政治。懂政治的曹操知道將獻帝握在手中,懂政治的劉備知道將皇叔的身份忽悠到底。因為他們都知道一句現今人們皆知的真理: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而不懂這個真理的呂布,隻能做亂世之犬,誰有勢力跟隨誰。
回到清廷失敗的問題上。
慈禧不懂政治嗎?答案顯然是錯誤的,她懂政治,不然也不會做到如此高位。可惜,她隻懂政治。換句話說,她不懂戰爭。
當義和團開始有組織的出現後,她認為不過是一群流民,不久自會消亡。當八國聯軍開始侵略後,她意識到,流民是可以利用的。但她沒意識到,自己這樣的政治策略,已經老了。
洋務運動本可以使國家富強,提出的“師夷長技以製夷”雖說是山寨,但也有自己的文化在裏麵。然而,為了確保中華地大物博的意淫,以及自己絕對的統治地位,慈禧等人悍然取消了讓自己變強大的最後機會。
由此,當麵對聯軍侵華的困頓局麵時,能拿出手的除了神機營的幾杆破槍外,也隻剩下了武功絕學金鍾罩、鐵布衫等虛無的東西。
因此,清廷失敗的根本原因就在於,統治者過於懂政治了,他們根本就沒想過什麼是戰爭。有個子曾經曰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內部的權利鬥爭,才是一個朝代滅亡的直接原因。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