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衛軍第一營在安康經過兩天的整編,以一連為前鋒,沿漢水西進,一邊拉練,一邊兵逼石泉。石泉東接荊襄、西通漢勉、南連巴蜀、北拒秦關,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對於安康自治縣來說,失去了石泉,漢中清軍就可以沿漢水東下,直趨無險可守的安康。七月十三日一早,農曆六月十七,兵不血刃,占據漢陰。
雖然王世英在七月十日一早就派人給漢安道台黃誥、漢中鎮總兵江朝宗寫了表文,說明安康及所轄縣不過是民眾自發要求按照《城鎮鄉地方自治章程》進行自治而已,但是,這種說法到底能不能讓黃誥、江朝宗相信,那就不得而知。而秦振華也知道紙裏包不住火,如果能黃誥等一時難以決斷,為防衛軍爭取到幾天緩衝時間就不錯了,因此,奪取石泉縣以拱衛安康就成了刻不容緩的軍事任務。
第一營離開後,安康的防衛隻有交給警衛連。這個時候,護衛軍兵力不足的問題就非常明顯地顯現了出來。
十二日一大早,黃誥和江朝宗也正就安康自治一事商議解決方案。治下發生這麼大的事,主事人肯定有一定的責任,黃誥道:“這事鬧地很大,必須立即上報西安,不過在西安作出決定之前,我等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也不能閑著。江大人,出兵剿亂,還要勞煩你出兵剿亂。”
“此事朝宗義不容辭。”江朝宗慨然道,“隻是目前隻有商旅傳來的一些信息,至於這夥兒亂匪的來曆和兵力,實在是一無所知,倉促出兵,兩眼一抹黑,容易為敵所乘。因此,朝宗認為宜先占據石泉,則有進可攻,退可守的根本,待探得安康確切消息,順漢江而下,亂賊自然可以一鼓而下。”
“江大人所言,正合我意。”黃誥道,“如此,江大人就領兩營人馬,先行進據石泉,江大人以為如何?”
江朝宗想了想道:“石泉本有一營兵力,合在一些就是三營,縱然進取不足,但自保綽綽有餘。”
“不知江大人打算何時動身?”
“兵貴神速。本官這就去準備,預計明日一早,就可以動身,明日下午就可抵達石泉。”
“江大人,安康亂匪鬧事是十三日(農曆,陽曆七月八日),今天十七,已經是第四天了,雖然這幾天沒有亂匪出兵的消息,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會出動。因此本官覺得立即出動一營兵為前鋒,速赴石泉為佳,以免誤了大事,你我吃罪不起。至於另一營,明天徐徐開撥,也不為遲。”黃誥提議道。
於是,在黃誥的要求下,江朝宗立即派出一個營,奔赴石泉。
沿漢水而上的應匡元,一邊催促部隊加速前進,一邊在回想著秦振華的交待:“我軍兵力不足,沒有後備軍隊,占據安康休整用的時間太長,錯過了占領石泉的最佳時間,不過我在石泉縣另有布置,若是善加利用,必能拿下石泉。但這有一個前提,就是石泉駐軍沒有增加,所以,一定要抓緊時間,搶在清軍增援部隊前麵。如果清軍增援部隊已經到了,那就不用攻打了,直接引兵退回,在漢陰建立防線。”
七八月份的天氣非常多變,離石泉還有二十裏時,涼風起,陰雲來,不一會兒,下起了大雨。趙全道:“營長,雨太大了,是不是讓弟兄們避一會兒?”應匡元抬頭西望,似乎看到了從漢中出來的兵馬,斷然道:“我軍目前正在與清軍搶時間,誰先抵達,誰就占了先機,因此,每一刻鍾都是寶貴的。何況,司令早就為我們準備了雨披,為的就是行動不受下雨的影響,如果有雨就要停下來,那要這雨披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