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半個小時,戈登踏著濕透的靴子走回集結地,然後把圖紙就進遞給一名學員,圖紙十分完整精確,完全按照實際尺度比例,並標注有具體的距離和高度差。
“如果你們中的任何人能畫出超過它的地圖,那麼我的軍事地形學和野外繪圖兩門課,你們可以不用學了,直接結業!”戈登表情溫和地說,但語氣無疑是尖刻的。其他洋教官翻看著學員們的圖紙,像是看到了什麼趣聞一樣輕蔑地笑著。這些笑臉給了學員們巨大的侮辱,在開學典禮那一天英軍部隊那震撼人心的排槍給學員們帶來的震撼又回來了,這時代的每個中國人都相信中華文明的高貴,相信“洋鬼子”如今的囂張是在器而不在藝,但現實一次又一次地教育著他們,告訴他們在戰爭的藝術這方麵,“洋鬼子”居然是比他們高明得多。
這一天剩下的時間,學員們繼續在和泥巴草根奮戰,努力在沒有任何木石構建的情況下構築一個防禦陣地,洋教官通過翻譯一一講解,戰壕、交通壕、胸牆、炮壘的作用以及每個防禦點應該如何部署兵力,這自然是粗淺的大略介紹,但其火力布置的方式和中國軍隊大大不同,每個人都急於明白為什麼要這麼設置,當最終這個沒有柵欄和外牆的陣地構築完成之後,所有人都在疑惑,這樣的陣地真的能擋住敵人嗎?
“在塞瓦斯托波爾,這樣構築的壕溝、暗堡擋住了10萬俄軍的反攻!”【注1】克根木少校信心十足地說,沒讀過軍校的克根木之前在常勝軍擔任第一步兵團團長,是少數因處事公正而得到中國士兵信賴的洋軍官之一,曾經在克裏米亞多次負傷,經曆過61次戰鬥的他盡量淺顯地講解著:隨著火炮威力的強大,湘軍最喜愛的那類高大的柵欄,顯眼的營牆已經成為現代戰爭中的無用擺設——隻需24磅炮的幾次轟擊就足以讓那些費工費力的工事成為齏粉。除非有類似“北京的城牆”那麼堅固無朋的磚石壁壘,否則防禦工事向地表以下發展成為必然。
這次野外拉練對於將弁學堂學員來說,隻是學科、術科課程正式開始之前的一道開胃小菜,而幾天之後李鴻章聽說了鳳凰山學員在拉練途中齊唱的新穎軍歌,構建的泥巴工事,以及戈登為了畫張地圖趟到河溝裏的故事,也不過付之一笑,洋人的種種新鮮花樣,在李鴻章這個已經深受上海灘風氣熏染頗為“摩登”的官吏看來,已經是見怪不怪了。
而此刻吸引李鴻章注意的,是他桌案上擺放的一本散發著墨香的新書,這是名為《步兵操典初步》的小冊子,與其說是一本軍事著作,不如說隻是常見的英法軍隊中各種常用口令、操典的中譯本而已,並無任何新創作。
但無論如何,在軍中全麵推行這套淺簡易懂的軍事口令,要比似懂非懂地喊“發威馬齊”(ForwardMarch,向前進)強得多了,這是墨海書館恢複生產後的首批印刷產品,程學啟也附了一封詳細的信件,報告了如何獲得海關的“幫助”,海關如何主動借資收購墨海書館並將其遷往鳳凰山,而淮軍接收書館的條件則是每年為倫敦會印刷20本以上書籍,以及上海建設一個海關公共圖書館。
【注1】指克裏米亞戰爭(1854-1856)初期俄軍的攻勢,克裏米亞戰爭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壕溝戰,其的戰爭模式一直到一戰都有決定性影響。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