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特務戴笠與電影皇後胡蝶的那段情(2 / 3)

有些人不同意杞梁妻演化成孟薑女這種觀點,他們的根據是現在山東北部長城鋪村的傳說。故事梗概是這樣的:在泰山西邊有一條由齊國通往魯國的交通要道,在這條大道的咽喉處,南北排列著幾個村莊,最南邊的叫界首,中間的叫皮家店,最再往北的村莊叫鋪子。當時這裏正是齊魯兩國的交界點,魯國為了防禦強大的齊國,就在邊界一帶由西向東修建了一道邊防寨牆,隻在路口處留有寨門,並屯兵把守。不久,就形成了一個村莊,取名就叫界首。以後為了經商的方便,齊國商人便把貨物運到兩國邊界附近的地方安頓下來,並在這裏建商鋪客店,很快形成了村落,村名也就被稱為“鋪子”和“店子”。

這個傳說並非沒有任何根據。杞梁妻哭夫的故事最早的記載是公元前549年,這時的秦長城還沒有修建。而根據我國曆史學家的考證,齊長城西段早在周靈王十五年(公元前557年)就已完成。《史記·楚世家》正義引《齊記》載:“齊宣王乘山嶺之上,築長城,東至海,西至濟州,千有餘裏。”可見孟薑女哭的是齊長城,而不是秦長城。至於山海關附近的孟薑女墓,已有史可查,是清朝把一座貞女墳改成的孟薑女墓。齊長城考察隊對齊長城進行了全麵考察後,認為孟薑女的原型就是杞梁妻,孟薑女埋完丈夫後,回到長城鋪,痛哭一場,投村東紅石江(現有殉情遺址)。

孟薑女故事的原型到底是誰,這兩種說法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顧頡剛是我國研究孟薑女故事的專家,他對傳說故事進行精細和係統的考證,寫出了《孟薑女的故事轉變》和《孟薑女故事研究》,從縱橫兩方麵提出了故事的曆史係統和地理係統,對孟薑女的傳說進行了係統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從孟薑女故事已看不清杞梁妻的真正曆史麵目了。所以顧頡剛提出唐代以來孟薑女故事由春秋時杞梁之妻演化而來的說法,即第一種觀點。不少學者同意顧頡剛的上述論點。例如鍾敬文先生就認為:“民間傳說,是民間文學(口頭文學)的一種形式。在流傳過程中不斷變化,正是這種文學的重要特點。”“孟薑女這個故事,流傳了2000多年,傳播地區幾乎遍全國,它的變化多姿是必然的。”“孟薑女傳說,由原來的齊國杞梁之妻,逐漸演變,到了隋唐之前,急劇轉變為孟薑女哭倒埋夫屍的萬裏長城,正是口頭文學這種規律的表現。”

當然,並非所有的專家都同意顧頡剛的觀點。李福清在1961年出版的《萬裏長城的傳說與中國民間文學的體裁問題》一書中指出:“顧頡剛在分析各種有關孟薑女的作品時,並沒有把民間文學創作與人民的生活聯係起來。”“顧頡剛認為孟薑女傳說起源於古籍資料,這一結論是不能令人同意的。”近期,國內部分文物專家聚會山東省長清縣齊長城遺址,參加“中國齊長城文化藝術研討會”,與會專家確認了在我國流傳久遠的孟薑女哭長城的故事發生在山東省長清縣境內。

孟薑女故事的原型,專家尚且存在爭議,我們就更不清楚她到底是誰了。

董卓盜墓未果反受辱

從中國盜墓史上的一般規律來看,墓塚在100年至200年內被盜的占80%以上。前有厚葬之風,後必出現盜墓高潮。厚葬之風到西漢時期達到了第一個高峰,漢滅亡後也會在中國盜墓史上形成盜墓第一波。

事實證明,這種推測是客觀存在的。

在中國曆史上三大盜墓高潮中的第一次,即出現在西漢末年至南北朝這一段時間。這一曆史時期,小朝小廷如玩遊戲般地交替頻繁,世道很亂,饑民遍野。你盜我亦盜,大家一起盜,民間盜墓成風。

這一時期,盜墓狂人出現比較集中,除了掘墓大盜曹操外,還有董卓、黃巢等人。不同的是,董卓沒有曹操那樣專業,但董卓手下能人多,規模亦很大,西、東兩漢的帝王陵墓多被他盜掘了,與其為人一樣,“惡”名在外。

董卓原為漢時河東太守,曾帶兵征討黃巾軍,官至西涼刺史(相當於省部級行政首長)。公元189年,即漢少帝光熹元年,董卓在大將軍何進授意之下進京鏟除宦官,可何進卻被殺了,讓董卓得了一個大便宜,借機收編何進部隊。又采李儒之計贈赤兔馬,收伏呂布。從此,董卓稱霸朝野,不可一世。

董卓生性殘暴,濫殺生靈,最受史學家指責的是廢漢帝一事,當時少帝劉辯登上龍座僅5個月,就讓董卓廢為弘農,改立劉協為獻帝,朝臣礙於淫威也敢怒不敢言。董卓最後中了“美人計”,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嬋所害。司徒王允將貂禪許給呂布,再獻董卓,離間這對“父子”,致二人反目,最後王允與呂布合謀殺死了董卓。

西漢最有為作為,也是中國眾多帝王頗有作為的皇帝漢武帝劉徹的茂陵被掘開,董卓就是最大的罪人之一。自茂陵地宮封上那一刻起,不少盜墓者便盯上了,有記載的第一盜是東漢初年農民起義軍赤眉軍幹的。

盜掘茂陵前,赤眉軍先把漢高祖劉邦的長陵掘開,已盜走了大量財寶。掘開茂陵後,陵內財寶搬了幾十天,“陵中物仍不能減半”,茂陵的陪葬品太多了。到東漢末年,同為軍餉發愁的董卓也盯上了茂陵,盜墓執行人就是他手下第一大將呂布。茂陵營建了54年,地宮巨大,為西漢皇陵中最大的一座。雖然之前已讓赤眉軍光顧,但呂布進去後,發現陪葬品仍是堆放滿地,呂布滿載而歸,把劉徹的棺槨翻得亂七八糟。

董卓在盜掘西漢諸陵之前,董卓已命令呂布盜掘了東漢帝王陵。在挾天子西入關中後。進入茂陵後呂布為何要亂翻劉徹的棺槨?據說是受命尋找可能陪葬的治啞巴秘方。董卓有個孫女叫董白,聰明伶俐,10歲就被封為渭陽君,但卻是殘疾人,天生啞巴。董卓極疼愛她,想盡了辦法,遍請名醫都治不了。

董卓想到了劉徹陵中陪葬品可能有失傳秘方一說,要呂布特別留意尋找。可沒有翻到秘方,卻找到了一卷黃絹,上書“千裏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原來這是一句咒語,“千裏草”“十日卜”不就是一個“董卓”嗎?“不得生”,是罵董卓不得好死呢!沒有找到秘方,反而遭到戲弄咒罵,董卓膽從“惡”邊生,一怒之下欲把劉徹的屍骨拖出棺外“曬屍”,取辱一番,後經中國古代的音樂家蔡文姬之父、一代名儒蔡邕的苦勸方罷。

但想取代漢帝做皇帝的董卓十分迷信,怕弄壞地脈風水,壞了霸業,竟然還派人將搬出來的部分陪葬品放了回去,又把陵重修了一下。董卓盜墓在正史上並無準確記載,演義小說裏多有描述,所謂的“千裏草”仍附會之說,劉徹再聰明也不可能想到300年後會出現董卓這個盜墓惡賊的。

曹操之墓為何與兒媳相連

關於曹操安葬的地點,後人也提出了不同的見解。一種說法認為,曹操陵位於銅雀台正南5公裏的靈芝村。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寫成的《彰德府誌》上就明確標著,魏武帝陵在靈芝村,而在其南,緊鄰著甄後的朝陽陵。

甄後,即曹丕之妻甄文昭。她原為袁紹二兒子袁熙之妻。曹操打敗袁紹進入鄴城後,曹丕捷足先登,入袁府,見其美貌絕倫,遂納之為妻。後甄氏失寵,被曹丕賜死,葬於鄴城。

曹操之墓為何與其兒媳墓連在一起呢?這中間還有些故事呢。原來,曹操在攻打袁紹之前,早已聽說了甄氏的美貌,但其子曹丕捷足先登,作為父親,怎能奪兒子之美呢?再說,曹操和袁紹同輩,若娶其兒媳為妻,豈不貽笑於天下!

雖然甄氏被兒子娶走,但做父親的還是念念不忘。曹操與甄氏的關係還真有些微妙,至於二人是否有私情,不敢妄加斷語,但從一些現象分析,似乎能找出點線索來。

《後漢書·孔融傳》中寫道:孔融係名門出身,為孔子二十世孫,自少譽滿清流,為人恃才傲物,最後被曹操所殺。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孔融給曹操寫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嘲笑曹丕納甄氏乃是“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曹操未解其意,詢問之。孔融答曰:“以今度之,想當然耳。”這“侮漫之辭”,揭了曹操家醜,因為曹操一向以周文公自詡。曹操聽了這話,認為孔融是在講自己,所以盛怒之下,孔融人頭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