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書生後代思想開明(2 / 2)

民國八年(1919年)五四運動在北京爆發以後,全國性的學生運動開始由北及南迅速展開。遠在粵東的李曉帆也是積極聲援支持的代表人物之一。具有反帝愛國思想的李曉帆,對北京學生發起的這場旨在對舊製度摧枯拉朽的革命運動積極響應,感同身受。雖然潮州地處邊遠,學生運動的發動難度較大,可是因有李曉帆等進步知識分子的奮起呼喚,潮州各書館和學校的中學生們,很快就投身到這場偉大的洪流之中。

到了當年6月,在李曉帆等進步人士的組織領導之下,潮州古城的3000多名學生,高舉反對二十一條等條幅,不斷地湧上了街頭,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在李曉帆等人的影響下,潮州商界人士也紛紛加入學生示威的行列,甚至有人提出商人罷市的要求。須知潮州地方是以商業為主的城市,如果商人也參與學生運動,勢必造成更大的轟動。學生運動很快就受到潮州軍閥的武裝鎮壓。李曉帆等人也因此受到官府的通緝。經受這一打擊,本來體質不佳的李曉帆,從此變得體弱多病。

不過,作為潮州知識界的先進分子,李曉帆並沒有因為五四運動受挫而失去對新文化運動勝利的信心。此後兩年,李曉帆始終是潮州地方文化的先驅者。他擁護進步的文化運動,反對腐敗落後的八股文章。雖然隱居在澄海,可他對新生活和新文化的追求卻一天也沒有停止過。

翌年春天風聲過後,李曉帆又回到了潮州,並參加了當地華僑夜校的組織和領導工作。在這裏,李曉帆仍以其旺盛的精力和激進的思想,給參加夜校的商人和商家子弟們授課。他觸類旁通的學識與較為進步的思想,頗得華僑學校師生們的讚許。

因身體關係,晚年的李曉帆不再繼續參與外界的活動。老人以讀書和治學為其最大的樂趣,他身邊仍然不斷圍繞一些求知欲很強的青年學子。

在這期間,李曉帆仍然積極支持反帝運動,雖不能再像從前那樣率領青年學生們上街遊行,可他在麵線巷的家中仍然關心時事,親自給參加示威的學生們書寫標語和條幅,盡其綿薄之力。一直至民國十年(1921年)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