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上帝的歎息(3)(2 / 2)

審判與傷疤

不管本·拉登是否承認“9·11”事件是他一手策劃的,美國都毫不猶豫地把為本·拉登提供庇護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當作其反恐行動的第一個打擊目標。塔利班拒絕將本·拉登交給美國。美國便在2001年10月7日下午,在北約盟國的協助下對阿富汗進行了猛烈的軍事打擊,這成了一場新的阿富汗戰爭的開始。

今天,本·拉登已經死亡,而劫持飛機撞擊世貿大廈的19名恐怖分子在實施行動的過程中就已經死亡了,稍稍能讓“9·11”事件受害者家屬感到寬慰的是,美國抓住了一個和“9·11”事件關係重大的嫌疑犯——薩卡裏亞斯·穆薩維。

穆薩維在“9·11”事件發生的三個星期前就因違反移民法被逮捕,他沒有殺害過一名美國人,但卻自認是“9·11”事件的第20名嫌疑犯。理由是他在明知恐怖分子將在9月11日劫持飛機襲擊世貿大廈的情況下,麵對調查人員的問訊仍然選擇了知情不報,他撒的謊間接造成了2900多人的死亡。而穆薩維還招認,若不是他被逮捕,9月11日那天,他將劫持飛機撞向白宮。

對穆薩維的審判在2006年得到了一個最終結果,穆薩維是唯一一個因“9·11”事件而被指控的嫌疑犯,他被控有共謀製造國際恐怖主義事件、共謀摧毀飛機和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3項嚴重罪名。考慮到“9·11”事件給美國人造成的傷害,他很有可能被判處死刑。但穆薩維的辯護律師卻請求陪審團“根據他所做的去審判他”,而不是讓他不公平地成為人們宣泄對恐怖主義憤怒的工具。

法庭上的穆薩維隻求一死,但法庭並沒有滿足他的這一心願。他被判處終身監禁,不得假釋,要在戒備森嚴的監獄裏度過餘生。審判結束時,穆薩維故意做出驕狂的動作,他打著勝利的手勢大聲為本·拉登叫好。法官對他說:“你看看法庭裏的人,審判結束後,屋子裏的所有人都能自由地離開,去他們想去的地方,去看太陽,去呼吸清新空氣,去聽鳥的鳴叫。而隻有你,隻能回到監獄裏去。誰是審判的贏家,誰是輸家,一目了然。”

“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爆炸之謎

自1981年4月12日首次發射,至2003年1月16日,“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進行了第28次飛行,這也是美國航天飛機22年來的第113次飛行。

悲傷的流星

在結束為期16天的太空任務之後,航天飛機於2009年2月1日美國東部時間上午8點9分開始返航。8點44分時,“哥倫比亞”號開始進入大氣層。此時飛機的前端向上抬升,保持40度的仰角,這個姿勢能讓航天飛機外的陶瓷阻熱瓦承受進入濃厚大氣層時與大氣層摩擦而產生的所有熱量。就在這時,陶瓷阻熱瓦開始升溫了。8點52分,“哥倫比亞”號越過加利福尼亞海岸,休斯敦地麵控製中心的記錄顯示航天飛機的左側起落架溫度發生輕微異常變化,一分鍾後,飛機左翼第4個傳感器顯示溫度仍在上升,很快,電腦顯示整個機身溫度因左翼溫度上升而上升了15℃。這時,飛機上的控製人員向地麵控製中心飛行主管報告飛機左側溫度升高。而在當時高速穿越大氣層的時候,“哥倫比亞”號已經沒有了選擇的機會。

5分鍾後,仍受自動導航係統控製的航天飛機開始向左側偏轉,速度下降,一種無法解釋的力量推動它向左滾動。兩分鍾之後,休斯敦地麵控製中心向航天飛機發送無線電聯絡信號:“哥倫比亞,這裏是休斯敦。我們看到你們的輪胎壓力信息,但沒有抄下你們最後的數據。”過了片刻,機長裏克·赫斯本德回答:“收到,但……”一陣噪聲短波之後,地麵與“哥倫比亞”號便失去了聯係。

9點,“哥倫比亞”號著陸前16分鍾突然從雷達中消失。此時,航天飛機的飛行高度約62千米,速度為20116千米/時,數據顯示它仍在大氣層中。這一天,美國東部天空蔚藍,隻見一道道明亮的流星拖著長長的白煙劃破天空,但這並不是流星,而是“哥倫比亞”號在解體碎裂後以高速墜落時與大氣層摩擦發出的亮光,這亮光足有2000℃。得克薩斯州的地麵目擊人員報告稱,他們看到“哥倫比亞”號碎裂成無數小塊,在天空中拖著一道道長長的白煙飛逝而下。這一刻,地麵有無數人失聲痛哭。這是美國繼“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失事之後的又一次重大航天事故。毫無疑問,機上7名宇航員全部罹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