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上帝的歎息(3)(1 / 2)

幸存者的呼聲

此次事故之後,幸存者們組成了帕丁頓幸存團,矛頭直指英國鐵路私有化,並支持鐵路重新國營化,成為反對鐵路私有化的中堅力量。

在英國政府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決定實施鐵路私有化時,就曾受到過許多人的質疑和反對。自1997年實施鐵路私有化經營以來的5年中,英國共發生了13起嚴重事故,其中造成重大傷亡事故的有7起,共導致59人死亡,數百人受傷。

在分析帕丁頓列車事故原因時,有權威機構分析報告揭示,如果鐵路網和機車車輛安裝了歐洲標準體係的歐洲鐵路控製係統,這起事故完全可以避免。人們紛紛指責私營公司不願意投入資金對安全設施進行改善與維護,最終造成鐵路管理混亂而釀成大禍。

英國是世界鐵路運輸的鼻祖,曾經有過輝煌的曆史。從1994年起,英國的鐵路運輸就實行改革,在運營部分引進競爭機製,以私有化代替國營體製,原來的國家鐵路公司被120多家私營企業所取代。私有化後鐵路事故頻頻發生,導致了信任危機。帕丁頓郊外的這起重大車禍是英國25年來最為嚴重的鐵路交通事故。此次事故中,共有31人死亡,500餘人受傷。英國民眾紛紛指責私營鐵路公司隻顧追求利潤而忽視安全保障,導致鐵路服務變得越來越不可靠。

在發生多次鐵路交通事故之後,2000年,英國政府組織了一次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有3/4的英國人希望政府對鐵路係統重新實施國有化,以保障國民的安全。2001年10月8日,英國政府決定,對私有製的路軌公司強製破產,將由政府指定的管理部門接管路軌公司。2003年年底,英國的鐵路私有化終於壽終正寢。

“9·11”驚天襲擊

2001年9月11日早上8點46分,一架裝滿油料的美國航空11號班機以720千米/時的速度撞上世貿大廈北樓。當時大廈裏有數千人正像往常一樣忙碌地工作著。四散的樓體和翻騰的黑煙都預示著可怕的死亡。

突如其來的災難

世貿大廈裏,一些人在撞擊發生時死去,一些人則因無法忍受濃煙從高樓上縱身跳下,還有一些人爬到大廈頂部呼救,當地政府迅速出動直升機前去救援,但濃黑的煙霧和燃燒的大火使得直升機根本無法接近樓頂。

夢魘仍未結束,上午9點2分,一架波音767飛機以950千米/時的速度呼嘯著撞上世貿大廈南樓。一連串的爆炸聲響起,這座雄偉建築成了人間地獄。大廈外同樣危機四伏,建築物的碎屑鋪天蓋地地砸向地麵,大廈附近的人隨時有被碎屑擊中的危險。人們或呼喊奔逃,或呆立悲呼,就連奉命趕來的救援人員也被眼前的一幕震懾。

上午10時,大樓轟然倒塌,大樓內及附近還有很多人沒來得及撤離,包括正在執行救援任務的343名消防員隨大樓一起離開了這個世界。

永遠的傷痛

世貿廢墟上的大火足足燒了3個月才被撲滅,美國政府用了6個月的時間才將世貿大樓的150萬噸廢墟清理幹淨。2900多人在這場驚天浩劫中死亡,還有很多人至今未被找到。根據美聯社提供的消息,就算在已找到的遇難者中,仍有大約1100人的屍體無法辨認。而這次襲擊給美國造成的經濟損失則是一個天文數字。

然而,再大的經濟損失也有限度,襲擊予以人的精神創傷卻無法用經濟數字來衡量。且不提那些在襲擊中失去親朋好友的人,襲擊令美國人的生活頓時陷入恐慌,美國政府不得不調整對外政策,把恐怖主義作為自己的頭號威脅。“9·11”事件影響了整個世界。美國政府向全世界宣告,美國一定會對發動襲擊的恐怖分子和為他們提供保護的國家進行軍事報複。

一開始,美國政府計劃將“9·11”事件作為推翻伊拉克薩達姆政權的借口,但沒有找到任何證據說明伊拉克與此事件有關。同時,美國的情報專家發現這起精心策劃的恐怖事件和“基地”組織的行事風格如出一轍——不惜任何代價盡可能多地殺害美國人。而用飛機撞擊紐約標誌性建築物的襲擊方式也隻有這樣的大型恐怖主義組織才有能力完成。調查人員很快將目標鎖定在“基地”組織領導人本·拉登身上。就在2000年12月,美國的“科爾”號驅逐艦在也門遭遇爆炸襲擊,作為襲擊的策動者,本·拉登曾放言會在不久之後給美國更大的打擊。另外,“9·11”事件後,在“基地”組織寄給卡塔爾半島電視台的錄像中,本·拉登大力讚揚那些實施襲擊的恐怖分子,還說:“美國人應該知道,這樣的飛機風暴不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