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上帝的歎息(2)(2 / 3)

洛克比空中大劫難

蘇格蘭小鎮洛克比由於一場國際空難而聲名大振。這場空難不僅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而且造成了美國和利比亞之間長達十幾年的紛爭。洛克比空難究竟是怎麼回事?它背後又隱含什麼內情?

災難、製裁與審判

1988年12月21日,從倫敦飛往紐約的美國泛美航空公司103航班的波音747客機起飛不久,在經過蘇格蘭洛克比鎮上空時突然發生爆炸,機上259人和地麵11人遇難。高空爆炸後飛機殘片以及屍首散落在各處,景象極為慘烈。

美國聯邦調查局感到這次爆炸很可能是一次恐怖襲擊,於是立刻介入。為了查清空難原因,美國和英國組成的聯合調查組進行了為期1059天、耗資3500萬美元的大規模調查。調查組使出渾身解數,動用了各種公開和秘密的手段,在50個國家和地區的數萬人中取證1800個,拍攝照片3500張,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經過近3年時間的調查取證,美英兩國終於宣布了洛克比空難的調查結果:空難的主謀是兩名利比亞情報人員。他們的身份分別是前利比亞航空公司駐馬耳他辦事處主任阿裏·穆罕默德·邁格拉希,以及他的下屬拉明·哈裏發·費希邁,他們將炸彈藏匿在行李中,帶上了103航班。美英兩國認定利比亞高層參與製造了這起空難事件,1991年11月27日,美、英、法三國發表聯合聲明,要求利比亞停止恐怖主義活動。

美英兩國要求利比亞交出兩名炸機嫌疑犯,將他們引渡到美國或英國受審,但利比亞拒絕了。對此,美英又推動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譴責利比亞搞恐怖主義和對利比亞實施航空、軍事、外交等製裁的有關決議。製裁不僅嚴重損害了利比亞的國際形象,也給利比亞造成約250億美元的損失。1999年4月5日,利比亞政府在首都的黎波裏向聯合國代表移交了兩名涉嫌製造洛克比空難事件的利比亞人,他們將接受設在荷蘭的蘇格蘭法庭的審判。長達10年之久的洛克比空難懸案終於見到了曙光,這場世紀末進行的大審判創下了三個先例:蘇格蘭法庭首次在其他國家領土上開庭;審判罪犯首次沒有陪審團;安理會首次通過向一個主權國家施加壓力迫使其交出本國公民接受外國政府的審判。

與此同時,聯合國中止了對利比亞長達7年的經濟製裁,但是美國仍保持對利比亞的製裁。2000年5月3日,特別法庭正式開庭審理該案。審理過程曲折複雜,共250多名證人出庭做證,庭審記錄達一萬多頁,耗資9000多萬美元。洛克比空難案調查曆時12年,然而審理卻不到9個月,實際庭審隻有85天。首席法官宣布裁決,任職利比亞情報機關航空安全主管的第一被告邁格拉希謀殺罪成立,法官退庭商議3小時後,依照蘇格蘭法律判處他終身監禁。至於任職馬耳他利比亞航空公司地勤經理的第二被告費希邁由於證據不足,裁定罪名不成立,可以重獲自由。裁決一出,引起巨大反響,邁格拉希已經提交了上訴書,並以絕食進行抗議。

洛克比案從一開始就有深刻的政治背景,它既是美利關係長期交惡的結果,也是美國借此打壓利比亞的手段。

陰謀、猜測與真相

盡管洛克比空難懸案已經有了初步結果,但有關爭執並沒有結束。關於洛克比空中劫難的元凶,除了美國堅信的利比亞論之外,人們還提出了其他幾種看法。

一些人相信巴勒斯坦恐怖分子阿布·尼達爾要為洛克比空難負責。阿布·尼達爾曾任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駐巴格達首席代表,隨後建立了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革命委員會,這個組織成員鼓吹阿拉伯民族主義,向歐洲的猶太人、以色列外交官和巴解組織領導人以及駐外代表發動過上百次的襲擊和暗殺,是中東地區出了名的恐怖分子。據尼達爾的親信巴卡爾回憶,尼達爾在一次緊急會議上對大家說:“我有一件很重要、很嚴肅的事情要告訴你們,現在所有關於洛克比空難幕後真凶的猜測都是假的,真正的凶手是我們。你們當中有任何人走漏了風聲,無論躲在哪裏,我都會殺了他。”但尼達爾在過去20年一直以利比亞為基地,因此他的參與不一定就能免除利比亞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