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沐浴在那微寒的晨風裏,盡情呼吸哈得遜河上清冽的空氣,順嘴問了一句:“新阿姆斯特丹?”
“是的。”羅蘭莞爾一笑。
這地方在剛剛被歐洲殖民者殖民的時候,曾經被叫做“新阿姆斯特丹”,後來荷蘭人打不過英國艦隊,將這片土地交給了英國人,從此“新阿姆斯特丹”改名叫“新約克”,也就是“紐約”。
但事實上,“紐約”就是紐約自己,它自顧自蓬蓬勃勃地發展著,和它那些來自舊世界的昔日管轄者已經不再有什麼關係。
它不是“新”的某個城市,它就是它自己。
羅蘭帶著貝思,從渡輪上下來,算是終於將雙足踏在曼哈頓島上。
柯克太太雇了一輛馬車,親自在渡口等待。羅蘭和貝思見到這位和藹可親的老婦人,都覺得心裏溫暖。
“這麼冷的天,哦,我的寶貝們,趕緊上車!”柯克太太招呼兩個女孩。
“但是你們得自己把行
禮搬上車來,”老太太解釋道,“我們這裏可不像其它地方,車夫不會幫你的忙的。”
坐在趕車位上的車夫似乎聽見了柯克太太的抱怨,轉過身,彬彬有禮地抬了一下帽簷,算是默認了這種說法。
羅蘭三下五除二,瞬間把她和貝思的三個箱子全扔上了車——對於“種田選手”來說,這點力氣活兒著實是小意思。貝思也對此司空見慣。
倒是柯克太太看得驚訝不已:“你們的母親來信說你們能自己照顧自己,看起來確實如此。”
一時馬車行動,兩個女孩坐在柯克太太對麵,都好奇地打量著這座城市的街景。
街道兩邊都矗立著高樓(三層以上的樓房對於鄉下姑娘們來說已經都是“高樓”了),整整齊齊,密密麻麻。每一扇窗似乎都對應著一座小小的公寓,人們在這裏能以比較便宜的價格找到立足之地。
街道上行人很多,馬車來來去去。
當兩個姑娘隨著柯克夫人下車的時候,貝思吃驚地看著各種膚色的人都穿著差不多的衣服在街上走來走去去。在家鄉的時候,貝思可從沒見過這麼多各色各樣的人。
耳邊響起的則是來自天南海北的口音,各種語言,各種口音,愛爾蘭口音、德國口音、波蘭口音……在耳邊此起彼伏。
柯克夫人帶著羅蘭和貝思進入了她的房子——確切地說,柯克夫人是這裏的房東,這一整座房子都是這位夫人的。
而這座房子裏的幾十個房間都被出租出去,租給了各色各樣的陌生人。柯克夫人將兩個姑娘帶上了頂樓的一座閣樓,告訴她們:“這可以算是全樓最大的一個房間了,隻不過是閣樓,略有些不方便。”
羅蘭和貝思卻都很喜歡。
房間在閣樓上,所以有一整麵牆是傾斜的屋頂。整幅斜麵屋頂上,開了兩扇垂直的立窗。
羅蘭和貝思同時走上前去,將窗戶打開,人聲、車馬聲……屬於這座城市的勃勃生氣一起從窗外傳入室內,整個房間
似乎也在朝陽的映照之下亮堂起來。
兩個姑娘同時轉身,一起向柯克太太道謝。
“夫人,真是非常感謝您。”
“我們太喜歡這裏了。”
柯克太太慈祥地笑:“你們喜歡這裏就好。”
她補充了一句:“這個房間原先是一位來自德國的教授住著。目前他回德國去了,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再回來。這裏有些書是他留下來的,你們可以隨便翻閱,如果你們能看得懂的話。”
第: 1見本文第17章
2歌詞來自theyightbegiants的《istanbul(notstan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