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本身就受災嚴重,再加上各地藩王肆意圈地占田,人民早已水深火熱了,之所以不造反是還能活得下去,可如今活不下去了還不跟你玩命啊!
這就是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之流能順勢而起的原因。這個禍根是崇禎自登基之後就已經埋下了,民亂也是從這個政策出台之後開始的。
不過此時的明朝君臣還都不知道,他們還沉浸在兵精糧足的幻想之中。大批的軍隊欠餉被補發,大批的糧食運往九邊囤積,致使九邊的糧價不漲反降,真他娘的咄咄怪事。
陝西的糧價已經賣到了十兩銀子一石,甚至比李存孝賣給科爾沁的都貴。可宣大的粟米卻隻值九錢銀子,這樣的大明若是不亡真就沒天理了。
也正是因為崇禎的這個亡國之策,讓李存孝能夠“輕鬆”買糧。可李存孝卻知道,他的好日子隻有兩年的時間,等這兩年過了,特別是內地的民亂風起雲湧的時候,不管是崇禎還是大明群臣都會醒悟過來,可他們再想挽回已經積重難返。
李存孝賣給吳克善糧食的舉動是拋磚引玉,他就不信後金這幫人不上鉤。結果也在李存孝的預料之內,這兩天後金諸將頻頻和自己接觸,有些人明目張膽,如豪格和嶽托。有些就比較隱秘了,就像通過李勝和自己接觸的多鐸。
雖然這些人五花八門什麼人都有,甚至不乏蒙古各部,但他們的目的都很明確,希望能和李存孝合作分一杯羹。特別是剛剛脫離察哈爾的巴林部,他們派來的人最直接。
“我要茶葉,糧食,鹽巴,刀劍。你想要什麼直說,奴隸,銀錢,什麼都可以商量,隻要我有。”
這是個不錯的開局,至少李存孝已經弄清楚了自己在各部中的地位。不管是皇太極的後金,還是科爾沁等蒙古諸部,他們想活的滋潤都離不開自己,更離不開燕南的商道。
既然有了共同的利益驅動,李存孝提議要拿下燕南穩定商道的事已經不需要討論了。但他卻一直忍著提都沒提,他在等,他在等皇太極或科爾沁自己主動跳出來。
這兩天李存孝一直在和豪格周旋,他看的出來,豪格比自己更在意這條商路的暢通。但豪格,或者說皇太極提的要求太過分,這也導致李存孝一直沒有答應他們。
皇太極答應幫李存孝穩定燕南,但對他占據燕南自立卻並不支持,而且他要利用商路自己走貨。換言之,他不僅不會幫李存孝拿下燕南,反而會甩開自己獨立買賣,這樣的要求李存孝會答應嗎?他要是答應就是個棒槌,所以每當豪格提出來後他都會左右而言他敷衍了事。
至於代善的代表嶽托,他們的打算更加精明。嶽托放言可以給李存孝奴隸和銀錢,但李存孝必須把物資運到遼東,也就是送到代善的兩紅旗駐地。
對這樣的要求李存孝直接無視,送往兩紅旗的駐地?老子嫌命長了吧!李存孝原本就熟悉部分曆史,再通過這段時間的接觸已經了解了後金的內部情況。若是自己真敢這麼幹,估計皇太極就是不要這條糧道都會砍了他。
有時候李存孝認真想想,自己現在依附後金還真不是什麼明智之舉。後金內部紛亂,派係林立,還不如和蒙古人合作來的放心,至少算計蒙古人不用費多少腦細胞。
不過話說回來,後金內部是很混亂,但他們在對待外敵的時候是出奇的團結,而且近十萬精兵強將自己還真對付不了;至少在短期內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