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演戲給誰看?(1 / 2)

如今的唐部說起來帶甲八千很嚇人,可這八千卻是唐部所有的成年男丁總和。真正的精銳也隻有李存孝的兩千天策軍,以及楊氏兄弟手裏八百人左右的馬賊部隊,至於武衛軍?那純屬是拿出來嚇人的。

就是李存孝親自訓練的兩千天策軍也不見得有多精銳,天策軍畢竟成軍時間太短,膨脹補充太快,他之所以能欺負尼爾豈部完全是投機取巧。

首先尼爾豈部膨脹過快,部眾沒什麼歸屬感。再加上精銳盡出,留給李存孝的就是一群牧民和老弱婦孺,再加上牧馬奴從中搗亂,這才讓李存孝占了便宜。

而且尼爾豈人犯了兵家大忌,他們用了添油戰術,這就給了李存孝機會。再加上坐鎮部落的兩個傻兄弟頻頻給他機會,等到老奸巨猾的舒杜律回來的時候,李存孝手中的天策軍已經基本成型。

就算是這樣,李存孝也沒敢和舒杜律打野戰,而是選擇了伏擊。以至於到最後一千多人圍著失去戰馬的二百多人打,這要是還不贏就有點扯淡了。

可後金這十萬人可不是繡花枕頭,他們幾乎無年不戰,其驍勇程度從李存孝伏擊的白甲兵中就能見識一二了。

這時候讓李存孝和後金的十萬精銳放對廝殺?不是李存孝妄自菲薄,別說是十萬大軍,就是拉出來三千成建製的和李存孝戰陣對決他都沒有贏的希望,至少短期內絕對不行。

問題的關鍵就在這裏,打是肯定打不過的,可要讓李存孝眼睜睜的看著後金發展壯大,並束縛自己的手腳他願意嗎?

既然不願意就隻能另想他法,這也是李存孝同意李勝接觸多鐸的原因。李勝是葉赫女真出身,自從跟隨李存孝以來可謂屢立戰功,從最初的一介小兵已經升到了旅帥,而且還是羽林衛的旅帥。

李存孝的兩千天策軍可是在唐部裏一個個精挑細選出來的,就連楊氏兄弟的天波軍都被他挖了不少人。這樣的舉動也讓楊氏兄弟非常不滿,用楊寬的話說“老子拚命收攏招撫的驍勇馬賊還沒捂熱,就他媽的被小舅子給搶了。”

挖楊氏兄弟的人當然是為了補充騎兵,而且這些人根本不用李存孝手把手的教,隻需要加強他們的忠心就夠了。當初李存孝之所以讓趙威回唐部練兵打的就是這個主意。

其實騎兵的來源不止是馬賊,還有那些放馬牧羊多年的牧馬奴。這些人不止有漢人,而且還有草原民族,李存孝救他們出了苦海,他們心存感激之下更容易被李存孝洗腦。

若是把這些人再算上,就算李存孝組織一支兩千人的純騎兵隊伍也足夠了。可如今的天策軍依然隻有一半的騎兵,原因是李存孝沒時間消化,他隻能選擇最驍勇或最忠心的加入天策軍。

而五百羽林衛又是這兩千人中的佼佼者,他們也許不是最驍勇善戰的,可絕對是最忠心的,也是被李存孝洗腦最為成功的五百人。

這五百人李存孝自領校尉,而旅帥就已經是李存孝任命的最高官職了。羽林衛的軍官出門大一級,就是趙威和段戈這兩個校尉也隻是和他們平級論交。

身為李存孝的親信,這兩人對李存孝的打算知之甚深,等唐部真的拿下了燕南的地盤,李存孝一定會消化吸收人口,而在唐部的軍府體製下,他們這些親信將會再次晉升。

不止是唐部的人知道李存孝的軍府體製,就是早已關注李存孝的多爾袞也同樣一清二楚,所以他才讓多鐸接觸李勝這個看似一文不名的旅帥。

多爾袞拋來的橄欖枝李存孝接住了,因為這個時候他正處在兩難的抉擇之中。隻不過他也清楚多爾袞兄弟在後金的尷尬地位,所以也遲遲沒有下定決心。

“主公!這多爾袞兄弟究竟是什麼意思?你不是說他們如履薄冰自身難保嗎?咱們幹脆回絕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