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章 (27)蔣介石辭職(2 / 2)

隨後,為因為裁軍的事情開了幾次會議,但各個軍閥都吵得不可開交,往往不歡而散,而沒有實際進展。

終於商議,蔣介石最後確定:全國共設9個編遣區,中央直屬各軍編遣區、海軍編遣區、第一編遣區由蔣介石直接管轄,辦事處設在南京。第二編遣區屬西北軍,辦事處設在開封。第三編遣區屬晉軍,辦事處設在太原。第四編遣區屬桂軍,辦事處設在漢口。第五編遣區屬東北軍,辦事處設在沈陽,第六編遣區屬蒙古軍,辦事處設在承德。另劃一個第七編遣區,編遣雲、貴、川、康各處軍隊。這樣一來,連第七編遣區在內,蔣介石能控製四個編遣區。東北編遣區和蒙古編遣軍是蔣提出來的,張學良和溥儀也很感激他。

會議開到這個時候,馮、李、閻才頓時醒悟,自覺他們上了蔣介石的圈套。閻錫山、李宗仁一時間成了啞吧,采取消極抵抗態度。馮玉祥在惱怒中提出動議:“現在剛剛打完仗,不是編遣的時候,應當先休整一個時期再編遣。”

馮玉祥的動議一提,贏得一片讚同聲。蔣介石眼見一時難以使各派實力派就範,隻得同意暫時不編遣。

蔣介石企圖利用編遣軍隊的辦法來達到削弱和消滅異己,擴充自己力量的目的,最後不僅沒有達到,反而激化了各派新軍閥與蔣介石所代表的中央的矛盾。

於是後來,蔣介石又想到了一招“逐個分化打擊”的辦法,先對李宗仁對手了。

他暗中拉攏被白崇禧趕走的唐生智,到白崇禧那裏拉攏自己的舊部反白,並把白崇禧趕到香港。

一場蔣李戰爭就要爆發了。

蔣介石利用桂唐的矛盾,不動一兵,就把河北的10萬桂軍改編為擁蔣部隊。立唐倒白是對桂係作戰的第一步計劃完全實現了。

蔣介石瓦解桂係的第二步計劃,是誘騙李濟深北上,分化粵係。拆散粵桂聯盟,孤立桂係的老巢廣西,使李、白無後退之路。

李濟深到達上海後,麵見李宗仁協商處理湘案辦法。李宗仁勸他不要去南京,怕遭到不測。李濟深為此思想反複,請蔡元培等人轉告蔣介石,借口因身體不好,暫時不準備去南京。

蔣介石調李濟深去南京,是拆散粵桂聯盟的關鍵。因此,催促蔡元培、吳稚暉、李石曾、張靜江四人,一定要把李濟深請到南京來。

於是蔡元培等四人向李濟深擔保絕對安全。這樣,李濟深在蔡元培等四人的陪同下,於3月12日到了南京。李濟深一到南京,便被蔣介石的人看管起來了。

李宗仁自然不願意,立即就發布通電,宣布倒蔣。

因為這個導火索,蔣李戰爭終於打了起來。

蔣介石發布討伐桂係作戰令。次日,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做出開除李宗仁等人黨籍的決議。並於次日查抄了李宗仁在南京的住宅。並親赴前線指揮作戰。

在蔣桂戰爭爆發前後,各實力派也都在打自己的盤算。

閻錫山發表通電,響應蔣介石的討伐令。

同日,四川的劉湘也聲明助蔣討桂。並說明四川境內的桂軍由他負責。實際是防止蔣介石,以追擊四川境內桂軍為名進入四川。

馮玉祥則采取兩邊應付的辦法,企圖從中漁利。一麵答應蔣介石出兵討桂,一麵繼續與桂係暗中聯係,答應到時助桂反蔣。為了便於他的部隊從中取利,馮玉祥派韓複榘屯兵信陽,派石友三率部屯駐襄樊,孫良誠部進駐徐州。同時,馮玉祥印製了大批討逆布告,但不印所討之逆為何人,隻印“貪髒枉法,橫征暴斂,屠殺民眾,迫害青年”之類的罪名。他的用意是,如桂係失敗,即令韓、石兩部直驅武漢,布告上填寫“討桂”二字,先於蔣介石占領武漢,奪取湖北;如果蔣失敗,孫良誠從徐州出兵浦口,貼出討蔣布告,先於桂係進入南京。

究竟蔣李戰爭誰是最終的勝利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