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九歲的承華公主知道了什麼是帝王之道。

那是任何一種感情無法逾越的深淵,方向卻是向上的,也有切實的台階可以登攀,因而更加恐怖。

她想為娘親做些什麼。

舅公說,現在的她什麼也做不到,隻有了解規則,才能將它玩弄在手中,以它為武器。

之後,她再為娘親讀奏折時,比以往更加上心,而且還會將待定的折子帶去父皇的宮殿,問他為什麼內閣與娘親會有分歧。

父皇發現娘親的所有選擇都像是他會做的一樣。

也發現娘親其實並沒有趁機發展後黨的打算,反而處處限製秦黨與顧黨,抬舉他看重的新人。

父皇似乎很愧疚,所以不僅溫柔地解答她的疑惑,還想發設法地哄娘親。△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如此又是一月,娘親似乎被哄好了。

在親自服侍了病將痊愈的父皇兩日後,娘親下旨殺了兩位姓秦的官員,據說,那是娘親的叔叔,外公的親弟弟。

而時任吏部尚書的秦琰堂叔,也被調去偏遠的地方當刺史。

自己的親族尚且如此,那些隻是秦氏門生的官員就更不必說了。

秦黨的羽翼,被娘親剪了個稀巴爛。

而顧黨,一夜之間退休了五位朝臣。

然而,朝堂上對皇後的怨言卻反而達到了頂峰。

父皇的病愈和重新執掌大權變成了眾望所歸的事情。

娘親承擔了所有的罵名,其中包括“蠱惑帝心”,承華公主對此有著複雜的,無法言說的心情。

好在天子乾坤獨斷,承華公主與娘親的生活並沒有因此受到影響。

父皇似乎在經曆此事後明悟了什麼,開始注重勞逸結合,保養身體。

不僅效仿母親喊他們三個去勤政殿念奏折,還會將沒有批完的奏折搬到纖雲宮,耍無賴一般地央求娘親幫忙。

父皇和娘親的關係更好了。

承華公主十四歲時,她的太子兄長及冠。

父皇欲令其參與朝政,卻等來太子第二次請辭。

皇兄是真心不想當皇帝的。

這不是因為他在政治上的表現不如承華和大公主。

是因為他不喜歡政治,喜歡機關術。

那個會徹夜翻轉魔方的少年,在大家不知道的時候,已經造出了能自動彈奏的琴。

這件事是承華和大公主一起瞞下來的。

背後出主要力量的是淑妃。

父皇怒斥太子兄長“玩物喪誌”,卻無論如何都沒法改變對方的想法。

廢太子的聖旨終究是落下,皇兄高興地辭別,說要去學宮光明正大地進行研究。

父皇從宗室裏抱了一個男孩入宮,大家喊他二皇子。

承華在父親平靜的眼中瞧見滿眼野心的自己,便知道自己的目的暴露了。

但她有恃無恐。

父皇終究是愛她和母親的。

帝王也無法割舍感情。

這是十四歲的她清楚於心的。

而且她背後還有娘親,舅公,舅舅和同樣無法割舍情感的外祖父。

她的便宜二弟太過年幼,除了性別之外再無優勢。

男女之別,縱使是一條鴻溝,她也要將其填平。

承華公主十五歲及笄,以鎮國公主為封號,在皇後與部分的朝臣的支持下開始正式參議朝政。

建光三十年,承華公主嫁給了新科狀元裴君。

這一年,她二十歲,她的父皇五十歲。

父皇固然是一位聖人明君,但終究是人,會麵臨生老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