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4章 天然酵母(2 / 3)

“可是……”

“你仔細想想。假如有一個人在費盡心血地考慮如何做出好吃的,我們一般都會以為他是貪吃吧?如果有一個人在搜求各種新奇的食物,為之製作各種新鮮炊具,我們會不會覺得他是個奢侈的人呢?當看到一位官吏食用粗糙的麥飯時,我們一般的評價是什麼?清廉,不是麼?”

水鏡先生緩緩發出了一聲長歎:“可是,老夫忽然覺得,這些看法其實未必都對。官吏和老百姓一樣吃難吃的麥飯,老百姓又能得到什麼好處呢?不過是一種心理平衡罷了。官吏真正應該做的是讓老百姓吃上他們樂意吃的食物。而他的做法可以有兩種:一是讓百姓有能力購買更高昂的食物;二是讓麥飯變得好吃起來。”

“但前者需要改善民生,還要考慮地理、物種條件;後者卻是立竿見影。隻是我們都受成見所拘束,一味注重前者,卻忽略了最基本的後者。往往最負責的官吏也隻會注重‘怎麼種’,卻忘記了還有一個基本的問題:‘怎麼吃’”

一邊說著,司馬徽忽然在驢子上對著諸葛均行了一禮:“今日與諸葛公子一席話,老夫感受很深,真是受教了。”

諸葛均連忙避讓,口中說著不敢當,同時心中感慨:看來前世曆史上諸葛亮治理蜀國,從水利、運輸、紡織、鹽鐵多方麵入手,又看重發明創造,這些廣闊的思維必然和司馬徽這樣不拘泥成見,胸襟廣闊的老師是分不開的。

“說到這裏,老夫的肚子倒是有些餓了。諸葛公子這蒸餅能否讓我吃上兩個呢?”司馬徽見諸葛均謙讓,忽然笑著說道。

“本來就是要送給先生吃的,又有什麼不可以呢?隻是先生乃是我的長輩,請按輩分叫我就可以了。否則均承擔不起。”諸葛均也笑了起來,連忙讓呂蒙送上食盒。那食盒裏麵還附帶數雙筷子,是設計時考慮到讓人食用方便的措施。這次送禮時也一並帶上了。

司馬徽取了一雙筷子,夾起一個蒸餅。他見那蒸餅依然熱氣騰騰,就吹了兩口,待得溫了才送入口中。一口咬下,隻覺得蓬鬆柔軟,而且帶著淡淡的柑橘甜香,比那死麵做成的餅類分外不同。內中的餡料乃是新鮮菜蔬、肉類、食鹽、薑末、花椒按比例混雜蒸熟,吃起來很有口感層次,帶著新鮮醬汁滑入口中,分外刺激人的味蕾。

水鏡先生吃得眉開眼笑,大聲叫好。車裏的少女聽得心頭好奇,忍不住道:“先生,可否讓我也品嚐一個?”

“哦哦哦……真是對不住,老夫吃得忘形,倒是忘了賢侄女你了。均賢侄你看……?”司馬徽倒是也不客氣,直接就改了對諸葛均的稱呼。不過這也說明他與諸葛均的關係又親近了一層。

“既然送給先生,自然就是您的東西,任您處置。”諸葛均連忙答道。

見諸葛均同意,牛車前麵的簾子輕輕一晃,下來一個少女,大約十四、五歲的年紀,笑嘻嘻地走到跟前,取了一雙筷子夾了兩個新鮮的蒸餅,又小碎步跑了回去。諸葛均見她一身丫鬟打扮,想來是車上少女的親隨。

不多時,就聽得車上也是輕呼一聲,帶著幾分驚喜。司馬徽哈哈笑道:“賢侄女,這蒸餅味道不錯吧?你日後可有得口福了。老夫吃蒸餅也有數十年,可從來沒有吃過這麼美味的東西。要是麥食都是這般滋味,老百姓還不搶著種啊?”

“先生!”車裏傳來一聲嬌嗔,似羞似怒。

“哦哦哦,是老夫多事了,嗬嗬嗬。”司馬徽笑著又夾起一個蒸餅,大嚼起來。他雖是名士,家境卻不算好,平日裏種地養蠶都是自己上,因此在北方吃麥食的機會真的是多過吃粟。但如諸葛均做的這般美味他的確是平生首見,想來當年靈帝在皇宮裏吃的“胡餅”滋味也未必就能超過這東西,真不知眼前的少年是如何化腐朽為神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