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鏡先生在笑。
聽了諸葛均的話,這位老人眯著眼睛,撚著胡子,發出了愉快的笑聲。
不過,被他這麼笑著看,諸葛均一點都不會產生不愉快的心情。這或許是因為笑容之上那雙明亮的眼睛沒有一絲惡意的緣故吧?
“公子的話真是有趣。老夫已經很久沒有聽到這麼有意思的話題了。”司馬徽用與他的年紀不符,充滿活力與好奇心的聲音如此說著:“而且老夫也很久沒有被人這麼反過來考較呢。”
“在南方推廣種麥,從教育給人民更便捷、更美味飲食的角度來改變百姓們的飲食結構,然後進一步去改變食物生產的難題。說實話,老夫從來沒有想象過竟然還有這樣的治理方式——不,不對,應該說這本身隻是最基本的東西,隻是這天下的人們都被戰爭與困苦約束了想象力,反而想不到那裏去呢。”
老人的聲音說到這裏的時候,添加了幾分自嘲,而看著眼前少年的目光就增加了幾分讚賞。
“啊……”一個不經意間脫口而出的驚歎從牛車裏飄出,雖然看不見裏麵,不過諸葛均可以想象牛車裏麵那位大小姐用嬌嫩的小手掩唇驚呼的模樣。
果然被看穿了啊……諸葛均苦笑著想。他之前所說的話與其說是一個解釋,不如說是一個提示。二麥的正確吃法、麵粉製作的改良與使用、因不習慣食用麥類帶來的腸道疾病的解決辦法——雖然諸葛均說了這些東西,但是隱藏在這些方法背後的真意,他一個字都不曾提及。
這的確是一場諸葛均故意隱藏起來的考較。在說這些話時。不隻是他要在水鏡先生麵前表現,而且他也想要看看水鏡先生的反應。
如果隻是那些尋章問句的所謂“才子”,他們是不會注意到其中可以帶來的變革和利益的;如果隻是那些附庸風雅的所謂“名士”,他們大概隻會把這些東西看做普通的雕蟲小技而忽略掉吧?
說到底,中國曆史上的大部分時間,或許都是被這樣的人把持也說不定。比起從最基礎的地方去改善人民生活,他們更重視台麵上的舊有統治製度;比起從現實角度考慮如何去調和、糅合政治經濟矛盾,推進生產力的發展,他們更重視的是隱藏在所謂“大義”或者“麵子”下的既得利益。於是一個個可以改變世界的機會就這麼從國人手裏溜走,最後留給後世無數的歎息。
如果司馬徽也是如此的話,那麼這位潁川名士也不過是徒具虛名罷了。這樣的人,需要采取的應對措施是完全不同的。諸葛均隻需要拉攏他、利用他的名頭就可以了。
但是,顯然這位老人具有的學養是真材實料。司馬徽非但很輕鬆地指出了諸葛均想要表達的真正意思,連他心裏打的小九九也一起看穿了。而且他言詞裏表現出來的從容和大度更讓諸葛均大為佩服。
或許這也是人生閱曆的不同吧?即使是前世加上今生,諸葛均的年紀也依然趕不上司馬徽。無論如何,在諸葛均看來,水鏡先生的確具備品評他人高低的資格。
“不過,諸葛公子的辦法雖然巧妙,可是那也必須是掌握了相應的技巧才能做到的。從這一點來看,一般官吏想不到那也是理所當然的吧?”牛車裏的少女輕聲地說。
她的聲音已經恢複了鎮靜,而且她提出看法也不能說不對。
諸葛均提出的這些辦法,是建立在後世千餘年中國人對於麵粉類食物製作的經驗基礎之上。所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說的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
但是司馬徽卻搖了搖頭:“不,老夫所讚賞的,並非隻是諸葛公子提出的製作麥粉辦法。歸根結底,在想出辦法之前,我們首先應該具備的是一種考慮、觀察事物的習慣,不是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