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左慈就以諸葛家長輩的身份,帶著諸葛亮和諸葛均去拜見劉表。呂岱作為來往的使節自然也要陪同在旁邊。劉表極親切的接見了他們,會麵說話時也把諸葛家兄弟當做子侄輩看待,言談中還回憶了自己當年和諸葛玄的友情,一派溫文慈和的長輩風範。
但是關於和蔡家議婚的事情,他一句實在話也沒說。仿佛這事兒就是諸葛家自己提起,完全和他沒有關係似的。直到陪著劉表吃完午飯,然後告辭出來,在旁傾聽的諸葛均依然搞不清楚劉表葫蘆裏賣的什麼藥。總覺得他什麼話都是高高拿起,輕輕放下,就沒有一個瓷實的落點,於是聽的人心中也是輕飄飄空蕩蕩的。
回去後,諸葛均把自己的感覺和呂岱一說,呂岱卻笑道:“其實屬下也是如此覺得。不過這倒是一件好事。因為這說明劉使君自己也沒能拿定主意。恐怕此事多少也是受了蔡家一邊的影響。換句話說,在蔡家議婚的決定出來以前,荊州對於要如何對待三公子也還在搖擺不定。”
諸葛均想想也是有理。如果單純隻是為了把自己騙來做人質,那麼如今就可以直接翻臉。從劉表、劉琮的態度來看,劉家還是多少會顧念諸葛玄的交情的。而且如今諸葛家已經把動靜鬧得大了,蔡家那邊也是要麵子的,起碼在議婚失敗之前應該不至於把事情做得太絕。
於是他就安下心來在館舍裏住下,平靜地等待著蔡家的消息。
就在進入荊州的第三天,蔡家果然送來請帖,邀約左慈、諸葛亮、諸葛均三人前往蔡洲赴宴,不過時間卻定在數日後。黃承彥這幾日常常來往,據他所說這次蔡家的宴會搞得不小,除了宴請諸葛均一行,還請了荊州的名士以及大姓子弟。因為其中不少人都在荊州為官,時間難得湊齊,因此就要拖延幾天準備。
呂岱派出去探聽消息的人帶回的傳聞前頭和這個差不多,但後麵卻就不太一樣:據說蔡家這次宴會,與會的大姓之中,蒯家、龐家、向家、楊家各遣適齡子弟,都有向蔡家求親的意圖。屆時蔡瑁會從中擇一最佳的人才,將小女兒許配給他。於是襄陽本地人都在傳說,要是被諸葛家把蔡家小女娶走,那荊州子弟可就顯得遠遠不如諸葛子弟,這種麵子不能丟。
地方保護主義害死人啊!這是諸葛均聽完謠言的第一個想法,同時也有一種啼笑皆非的感覺。這散布謠言的人倒會捉準人的心理,更擅長把水給攪渾:一旦把這次議婚扯上地域關係,那就有點像本國美女被外國新郎搶走一般,總讓當地男人覺得有點掃麵子。特別蔡家本來就是荊州大姓的當紅家族,能和他們扯上關係其他大姓又怎麼會不願意?因此這謠言一旦傳出,恐怕就算原本沒這意思的荊州大姓也會派出族中子弟參與宴會的。
而當大姓們都派遣自家子弟前往赴宴,那麼散布謠言的家族子弟混在其中,也就毫不搶眼,即使席間出言打擊諸葛均,那也不過是隨大流而已,根本不會凸顯出來。
如果再多想一點,這謠言會不會是蔡家放出的呢?要是這樣,諸葛均可就成為蔡瑁用來挑女婿的靶子了。不過以蔡家在荊州的權勢,這麼做似乎有點多餘。但是站在蔡瑁的立場,即使謠言不是他放出的,他也沒理由站出來阻止,因為此事對於蔡家有利無害。
“麻煩了啊……”諸葛均看著呂岱迅速為自己收集上來的各家可能派出的子弟名字:蒯家蒯祺、龐家龐山民、龐林、向家向寵、楊家楊慮……這些人的名字都說不上熟悉,前世看曆史書也是一眼跳過,完全不會留意。可如今真要麵對那可就有些壓力了,因為這些人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在年青一代中都算是才子型的人物。
“啊……我恨才子……”諸葛均一邊抱著頭呻吟,一邊痛恨自己為什麼不是古文專業出身。讓一個現代廚子去挑戰古代才子,那怕是這些還沒有完全成長起來的小才子,那還不被人板磚給拍得頭破血流啊?唯一的安慰是,這裏麵倒是沒有出現龐統、向朗、楊儀、蔣琬等人的名字。蔣琬姑且不提,他家離襄陽太遠,可其他幾人呢?
“龐統,那是誰啊?三公子您說他有個外號叫‘鳳雛’?這名號真厲害……容岱下去查查?”呂岱一臉驚訝,立刻告退下去調查。本來這幾人就是當地大姓子弟,因此這事情呂岱辦起來倒也快速,下午就回來稟告:“三公子,據屬下調查,龐家的確有一個名叫龐統的少年,乃是龐德公的侄子。他今年十五歲,在荊州沒什麼名氣,不過和龐德公倒是非常親密。這次龐家派出的更可能是名望較大的龐山民,他是龐德公的兒子;另外龐林乃是龐統的弟弟,聲望在本地也還可以。”
“哦。原來這時候龐統還沒來得及混出名頭啊……也是,記得他這名頭仿佛是和兄長那‘臥龍’並稱的,看來小鳳凰這時候還在蛋裏呢。”諸葛均輕聲自言自語,一旁的呂岱也聽不清楚三公子在說什麼,隻是看見三公子臉上忽然笑得有些壞,心中有些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