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思雅點頭:“梅書記,我理解。現在各地財政都不寬裕,拿錢出來修路,對大家而言都是一個負擔。可將路修好了,後麵受益無窮。旁的不提,目前除了省城附近的某些路段,全省就沒像樣的公路,如果咱們能將公路修好了,以後車子但凡能從咱們這邊走的,繞路都願意從咱們這裏走,這條公路走的人多了,以後公路沿線的縣市村鎮所生產的商品都能快速運輸到別的地方,這對咱們幾個地方經濟的發展很有好處。”

梅書記點頭:“我明白,可嶽康縣雖然臨近省城,也是跟咱們一樣的窮縣,沒什麼工業生產基礎,一年的財政收入就那麼點錢,讓他們出錢修路真是太難了。這次也就省城牽頭了,不然他們肯定是一分錢都不想出的。”

不是每個地方政府都有遠見的。而且修這條路對辰山縣的好處遠遠大於嶽康縣,他們不熱衷也就很正常了。

說來說去,還是太窮了。

餘思雅琢磨了一會兒說道:“梅書記,剩下的二三十萬元缺口,我們清河鴨可以出。但我有個要求。”

梅書記詫異地看著她:“小餘同誌,你們已經出了三十萬元錢了,你沒必要再出這個頭。”

餘思雅笑道:“梅書記,你先聽我的要求,我們不吃虧的。我要求這條公路命名為‘清河公路’,沿途每隔三公裏做一個指示牌,牌子上都要用大字標明‘清河公路’這四個字,並且在下方注明‘清河鴨集團’由此去,再用一個黑色的箭頭標明到我們集團的方向。”

光說,她還嫌不夠,掏出本子和筆,邊解釋,邊畫圖,不一會兒就將指示牌的雛形畫了出來,推到梅書記麵前:“你請過目。”

除了以上所說的,餘思雅還在指示牌的下方添加了清河鴨的標誌圖案。

梅書記拿著本子看了又看:“就這個?”

這就值幾十萬元嗎?

餘思雅肯定地點頭:“對,就這個,隻要他們同意,我們清河鴨就出這個錢。”

路是用他們集團前兩個字命名,每隔三公裏一個指示牌,這條路上就有好幾十個指示牌矗立在路上,風雨無阻,一放幾十年。短期來看,投入當然高,不劃算,可長遠來看,他們清河鴨絕對不虧。

因為這就是活生生的廣告,幾十年不變的廣告。而且用廠名命名一條公路,還有比他們清河鴨更有牌麵的嗎?

以後上省電視台打個廣告,幾個月就得幾十萬,這麼一對比,還是公路戶外廣告更劃算。而且隨著個體經濟的發展,以後肯定會有很多外地貨商到清河鴨采購商品,在沒有導航,地圖也不完善的年代,這條路就是最好的向導。

梅書記還沒見識過戶外廣告的威力,有些為餘思雅不值:“你啊,真是便宜他們嶽康縣了。不用說了,少掏這麼多錢修一條寬闊的公路,他們肯定樂意。”

“那就好,這個事就麻煩梅書記你操心了。我們廠子準備引進新的設備,明年將會大規模擴大生產,交通運輸的便利非常重要,希望這條公路能夠盡早完工。”餘思雅笑著說道。

梅書記聽明白了她的意思:“好,元旦節後,我就去找他們當麵談這事,盡快將事情落實下來。”

“嗯,距離過年還有一個多月,下個月動工,也能在年前修一個月的路。這樣無業年輕人們也能拿到一個月的工資收入,回家過個好年。”餘思雅點頭道。

提起這個事,梅書記沉默了幾秒後說道:“關於公路招工這件事,高市長的意思是咱們聯合成立一個修路隊,主要征招社會上的無業人員去修路。可……咱們縣沒什麼無業人員啊。”

辰山縣本來工業人口就少,沒辦法頂替父母工作的年輕人也少。加上這幾年,清河鴨的發展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創造近萬個工作崗位,年輕人們並不愁沒工作,基本都進廠了。

餘思雅一聽就明白了,高市長為了解決年輕人沒事做這件事,將他們辰山縣這段路的主意也打上了。但跟她沒關係,她笑了笑說:“梅書記你看著安排唄。”

梅書記其實也心知肚明,笑著說:“我想著答應高市長算了。以後咱們跟省城的經濟聯係會越來越緊密,與人方便於己方便。”

果然啊,能當上大幹部的,心裏都有一杆秤。

餘思雅含笑道:“也行。梅書記,這個事要是確立了,你讓胡秘書通知我一聲吧,我們提前準備好錢。”

“行。”梅書記一口答應了。

事情談得差不多了,餘思雅看了一眼表,才三點多,便說道:“梅書記,你還有工作要忙,我就不打擾你了。”

梅書記估摸著她是要回紅雲公社,也沒留她:“好,小餘同誌慢走,小胡,送送餘總。”

胡秘書應了一聲,將餘思雅送了出去。

走出縣政府大門後,胡秘書告訴了餘思雅一個消息:“餘總,市裏麵知道咱們要修通往省城的公路後,提議先修到市裏麵的公路,被梅書記給擋回去了。”

誰不知道修路是個好事,隻是沒錢,舍不得錢罷了。

餘思雅愣了一下,忽地問了個不相幹的問題:“胡秘書,我聽說梅書記有望往上走,今年怎麼沒消息了?”

胡秘書看了一眼餘思雅:“餘總還不知道啊,六月的時候,市裏找梅書記談過話了,不過梅書記拒絕了。他想繼續留在辰山縣,建設辰山縣。”

餘思雅聽了這話久久沒出聲。

直到走到公交站台,她才回頭認真地對胡秘書說:“謝謝胡秘書,我知道了,梅書記不會失望的,咱們一起建設家鄉,讓辰山縣變得更美好。”

胡秘書笑了笑,鏡片後的眼睛裏一片溫潤:“梅書記和我都相信餘總。梅書記曾說過,餘總有好多次機會可以將清河鴨遷到更發達的地方,但你們還是留了下來。我們所有人的目標都是一致的,為了辰山縣,為了這方百姓!”

“嗯。”餘思雅衝他笑了笑,“車子來了,我走了,謝謝胡秘書送我,有空下次再聊。”

胡秘書揮了揮手。

餘思雅踏上了公交車,心情還是有些不平靜。

這一路走來,雖然遇到過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好在一路都不孤單,一直有同誌陪她共行,給與她全力的支持和幫助!

次日上午八點,清河鴨養殖場的會議室裏坐滿了人,十幾個主要幹部都坐在辦公室裏。

餘思雅和馮主席坐在最上方的位置。

“人都到齊了,我宣布今天的會議開始。在討論具體的事情之前,大家先看一份資料。”

林紅旗立即將提前準備好的幾份資料發了下去,讓坐在臨近的兩個幹部一起看。

這份資料有十幾頁,看完得花一定的時間。

餘思雅也不著急,慢悠悠地捏著茶杯,等他們看完。

十分鍾後,陸續有人看完了資料。

小李抬頭疑惑地看著餘思雅:“餘總,日本的火腿腸生產線真的這麼快嗎?生產效率是咱們的好幾倍?”

餘思雅肯定地點頭:“資料後麵有詳細的對比和說明。這是省機械廠的田主任分析出來的數據。”

不相信她,總該相信專業人員吧?

除了小李,就數施立平對這個機器最感興趣:“餘總,這種飼料生產加工生產線,咱們廠子能引進嗎?”

餘思雅目光掃了一圈,見大部分人都看完了資料,笑著點頭:“今天我召集大家開這個會就是為了討論這件事,要不要引進國外先進的生產線。下麵請大家看看田主任發回來的照片。”

林紅旗馬上將照片一一發了下去,請大家輪流查看。

照片上的機器鋥光瓦亮,泛著銀色的光澤,塊頭比他們的小機器大了好多倍,一台機器小的都要占地幾平米,大的甚至這個會議室都裝不下,上麵有許多大家不認識的零件。

雖然在座的在機械方麵都是外行,但隻要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來,這些機器確實比他們廠子裏半自動半手工的機器要先進得多。

施立平看得心頭火熱,將照片遞給下一個幹部後,率先舉起了手,說:“餘總,咱們什麼時候能引進這樣先進的機器?”

餘思雅笑了笑:“不著急,你先聽我說完。大家看過機器了,紅旗,將報價告訴大家。”

林紅旗將所有的照片收集了回來,按照編號排好,拿起第一張照片說:“大家看到了,這一台火腿腸生產線售價為38萬元,不包括進口的稅和運輸的費用。這一台……”

她將所有的機器報價說了一遍,這些機器從三十萬到四十萬不等,最貴的還有一台五十多萬。

加上稅費和運輸費用,整體的花銷還要高一些。

聽到這樣恐怖的價格,原本激動不已的施立平也平靜了下來,悻悻然地看著這些機器。

這麼貴,肯定是不可能的了。

其他人的想法也差不多,不是不想要,實在是太貴了,他們要賣多少飼料,多少鴨子才能掙一台機器的錢啊。這一台機器都能頂他們集團幾千人兩個月的工資開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