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

最終高市長答應了一起向省裏提出修路的申請。餘思雅回頭將這個消息告訴了梅書記, 接下來的事就是兩地的幹部操心,他們清河鴨隻要出錢就行了。

好在到了年底是他們清河鴨生意最旺的時候, 今年不光食品的生意越來越好, 甚至有到省城出差的人慕名過來購買清河鴨帶回去給家裏人嚐嚐,也有聰明的小販看到了商機,過來商談清河鴨食品的小量批發。

這些都給清河鴨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餘思雅在省大門市部外專門設立了清河鴨食品小批發部, 批發價格統一,零售價的八折, 五百份起批。希望這些人能夠將清河鴨食品帶往更遠的地方。

不過清河鴨食品的銷量一直是集團內最高的, 即便出現了零散的個體戶, 增長的幅度也有限。目前廠子裏增速最快的還是清河鴨服裝和飼料這兩塊業務, 到年底, 這兩塊的銷售額加在一起, 已經超過了食品。

這給清河鴨集團回流了大量的現金。

與此同時,清河飼料宜市分廠也在幾個月的緊鑼密鼓中建成了,開始對外招工。這次招工的名額定在了一千人, 其他幾個廠子前陣子也招了一次工, 這讓集團的職工數量一下子躍升到了六千人, 成了辰山縣首屈一指的大廠。

較之去年, 清河鴨集團的職工人數翻了一倍還多, 產能也翻了一兩倍,發展之迅猛讓人側目。

大家看著蒸蒸日上的數據都沉浸了在喜悅中。

但餘思雅在高興之餘, 更多的是著急。

加米公司的萊德先生被拒後又找了幾個來餘思雅麵前說項, 希望她能回心轉意, 可都被餘思雅給回絕了。

最後這兩人不得不遺憾離去。但他們並沒放棄,聽說是去了H省, 估計是去那邊尋找新的合作者了。

雖然H省沒有飼料廠商,可外商有錢有技術,隻要得到了政策支持,要建個飼料廠起來還不是很簡單的事。

雖然因為距離原因,短期內他們沒辦法迅速擴張到C省搶奪清河飼料的市場。但在附近省市跑馬圈地,迅速占領這塊空白的市場是肯定的,誰擴張得越快,誰占領的市場越多,就越是能夠在後續的競爭中保持優勢。

清河飼料目前最大的優勢就是已經打通了兩省的國營養豬場,有了穩定的銷售渠道。劣勢就是生產效率太低下了,生產力跟不上需求,隻能靠增加職工去堆,效益太低,掙的錢少就沒法進一步提高生產力。

所以餘思雅一直在等田主任的消息。

隻是這個時代的消息傳遞實在是太慢了,直到12月底,餘思雅才收到了田主任的來信,隨著信件一起送達的還有一個小包裹。

餘思雅先拆開了信,信裏田主任告訴她,已經物色好了兩款生產線。日本的技術比我們發達,他們已經有了全套的火腿腸生產線,而且火腿腸在日本也很普及了。

不過飼料的生產線要相對少一些,因為日本是島國,地少人多,本土畜牧業發展的前景有限,相較之下,還是漁業更發達。

簡單說明了情況後,田主任例舉了幾款他看好的機器,一一說明了這些機器的情況,價格等等,然後還告訴餘思雅,包裹裏寄來了機器的相關照片。

餘思雅又去打開包裹,在裏麵果然找到了十幾張彩色照片,全是各種生產線的照片,為了區分,田主任還在每張照片的背後作了標記,免得餘思雅搞混了。

餘思雅不懂機器,不過田主任將這些機器的優缺點說得非常清楚明白了。餘思雅重新打開信,對比照片,一個一個地仔細查看,最後初步選定了兩款機器。

再去看價格,餘思雅被這數字嚇了一跳,這些機器都要四五十萬一套。

四五十萬元是什麼概念?北京的四合院都隻要兩三萬一套。宜市建的一千畝大廠,隻是工廠建設費也就五十來萬元。而現在一套機器就要這麼貴。

餘思雅早知道機器不便宜,但沒想到價格還是有些超出她的預期。但沒有辦法,誰讓別人掌握了技術呢。

目前在工資普遍低下的年代,稍微帶點技術的產品價格都遠遠超過農林產品。人均工資幾十元,一台電視機都要幾百上千塊,裝部電話要幾千,國外進口的小汽車更是幾萬、十幾萬一台。

這麼一對比,全套的生產線加上稅,四五十萬也說得過去了。

餘思雅放下了信,回學校上課,下課後,她直接找到了楚玉濤:“你周末去算一下,咱們賬目上能夠拿得出多少錢來。”

楚玉濤連忙點頭。

周日這天,他去辦公室核算了一整天。好在平時賬目也一直在整理,到了傍晚,他總算將大致的數目算了出來,向餘思雅彙報:“餘總,目前賬上有512萬左右的現金流。”

這個數字聽起來不少,可麵對幾十萬一台的機器,簡直不夠看。

餘思雅想了一會兒,下了狠心道:“挪五百萬出來,我要用。”

楚玉濤驚得鋼筆摔到了桌子上:“餘總,五,五百萬都要取走嗎?”

餘思雅側頭看了他一眼,將田主任寫回來的信遞給了他:“你看看吧,我準備采購十套生產線回來。”

楚玉濤快速地瀏覽完信件,擰著眉不讚同地說:“餘總,這些機器太貴了,買十台機器,幾乎就要將咱們這一年的利潤都給耗光,也未免太不劃算了。這件事,你要不要再認真考慮考慮?”

他有這個顧慮很正常,五百萬,畢竟不是小數目。

可餘思雅心意已決,她年初就找上田主任,勸其出國,就是為了機器。沒道理籌備了一年,也花了好幾萬塊,到這個關頭卻說放棄。

“不用考慮了,這個機器我一定要買。”餘思雅一口回絕了他的提議。

楚玉濤的性格就不善與人爭論,對上強勢的餘思雅更是沒話說。但他覺得餘思雅這次的做法實在是太冒險了,他心裏是極為不讚同的。

猶豫了兩分鍾,他硬著頭皮說:“餘總,目前這些盈餘並不全在集團的賬目上,還有將近一半的資金在各分廠的賬目上。我這裏短時間內沒法將錢全部取走,要動這麼多錢,得征求其他人的意見。”

餘思雅一聽就明白了,這是楚玉濤的搪塞之詞,其實就是不想讓她買。

對此,她沒什麼意見,集團不是她的一言堂,大家有意見很正常。

“好,你準備一下,元旦節這天回清河鴨養殖場,我會讓林秘書通知丁廠長他們,除了王廠長因為太遠趕不上以外,其他管理人員都回去開會,商討這件事。”餘思雅淡定地說道。

她一口氣要花這麼多錢,確實應該跟領導層開個會,征求征求大家的意見。

聽到這話,楚玉濤鬆了口氣,忙不迭地說:“好。”

他相信,集團裏其他人會勸說餘總打消這個冒險的念頭。

餘思雅看他一副如釋重負的模樣,有些好笑:“你去忙吧,順便將我叫一下林紅旗同誌。”

不到兩分鍾,林紅旗匆匆從隔壁的辦公室走過來:“餘總,你叫我?”

餘思雅頷首:“對,你安排一下,通知集團所有高層管理人員,元旦節那天上午八點,在清河鴨養殖場的會議室裏開會,我有重要的事情宣布。”

林紅旗怔了一下,連聲說好。

1979年12月31號這天,餘思雅就搭廠子裏的順風車回去了。

不過她沒直接回紅雲公社,而是在辰山縣下了車,準備去拜訪梅書記。她已經好幾個月沒見過梅書記了,這次回來,正好有空,拜訪拜訪梅書記,打好關係的同時,也打聽打聽修路的進展。

年底公務繁多,梅書記正好在辦公室裏。

看到餘思雅有些意外:“小餘同誌怎麼這個點回來了?我以為你要等寒假才回來呢。”

元旦過後,隻有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就是寒假了。

餘思雅笑了笑說:“明天廠子裏有點事,我提前一天回來拜訪梅書記。”

“坐,嚐嚐咱們辰山縣自己的茶。”梅書記笑著道。

餘思雅端起來抿了一口:“還是熟悉的味道。梅書記,修路的事情有眉目了嗎?”

提起這個,梅書記既高興,又有點憂愁:“我跟高市長那邊溝通好了,咱們兩個地方一塊兒向省裏遞交了申請。目前,省裏同意了我們的方案,但在撥款上產生了分歧。省裏因為財政不寬裕的原因,隻肯答應撥20%的款,這樣一來,資金就出現了缺口。”

“這樣啊,那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餘思雅沉默了一會兒問道。

梅書記長歎了一口氣說:“目前咱們跟省城那邊商量出了一個方案,那就是將路修窄一點,隻修兩個車道,夠現在的車子用了,這樣一來修路的資金將不成問題。

“兩個車道,也就是說單向隻有一個車道?如果有多餘的車子,想超車怎麼辦?”餘思雅不讚同,“梅書記,現在修路的資金缺口有多大?”

梅書記估算了一下:“預計還差二三十萬元吧。小餘同誌,嶽康縣和省城都傾向於修窄一些,這樣一來,大家都能少出一點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