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長點頭微笑:“你們廠子的同誌覺悟很高嘛。”

“是啊,工人同誌們自覺性非常高。”餘思雅笑笑沒解釋,他們廠子的工人積極性當然高,因為他們的加班工資高。勞動人民是不願意加班嗎?不是的,咱們民族的人最勤勞了,大家不願意加班是不願意白加班,隻要能給滿意的報酬,大家都搶著幹活。

高市長笑道:“你們廠子的精神很值得其他工廠學習啊,同樣人數的工廠,你們的產能是其他廠子的好幾倍。”

越說越遠了,餘思雅可不想去拉這個仇恨,幹脆主動切入話題:“高市長你就別給我們戴高帽了,我們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對了,高市長,今天我來找你是因為萊德先生的事。”

“哦。”高市長停頓片刻道,“昨天許秘書已經將你的態度說清楚了。小餘同誌,現在大家都搶著引入外資,擴大生產,你們清河鴨卻反其道而行,你能給我說說具體的原因嗎?”

餘思雅聽到這話鬆了口氣,也慶幸自己主動過來將還沒萌芽的嫌隙給化解了。

她笑著道:“當然,高市長,加米公司能給我們飼料廠提供什麼?配方技術,先進的生產設備和雄厚的資金,對吧?”

高市長點頭,這也是外資最大的優勢。

餘思雅一向一向算:“高市長,投資建廠這一塊,我們清河飼料廠紅雲公社的總廠去年才建的,就目前來說,規模足夠,不用擴大規模。至於配方這塊,我們也可以自行研發。剩下的就是設備了,他們給的設備肯定也是要算進股本裏的,這也相當於我們清河鴨掏錢購買,咱們並沒有占便宜。”

“而且他們出了這麼多,我們清河鴨什麼都不出,白等著撿錢嗎?大家都知道不可能,那我們能出什麼呢?清河飼料廠這塊牌子,還有我們在全省的銷售渠道。高市長,你看,品牌和渠道這兩項最重要的無形資產都在我們手中,這也是我們絕對的優勢,但卻拿這個去換對他們來說不算很重要的資金、配方和設備,我覺得是我們清河鴨吃虧了。”

高市長皺眉看著她:“可你不是一向希望能夠提高生產效率嗎?加米公司加入,就能引進國外先進的設備了。”

餘思雅笑了:“不用他們,咱們也能引進先進的設備啊。高市長,暑假的時候,我跟省機械廠達成了一份協議,派出了他們廠子的技術骨幹田主任去日本學習先進的技術,並采購相應的生產線。”

餘思雅將當初簽的協議遞給了高市長。

高市長接過翻開直接去看協議的日期,四個月前就簽了,那時候外資還沒來他們市。可見,餘思雅早有準備,難怪看不上萊德的提議。

“小餘同誌,你還真是未雨綢繆。”高市長將協議放下,用複雜地眼神看著她道,“可是這些設備不便宜,動輒幾十萬,幾百萬。”

餘思雅點頭:“對,但高市長也清楚,沒有免費的午餐,他們給咱們提供這些便利條件都是為了賺更多的錢。既然我們清河鴨集團有能力自己掙這個錢,為什麼要分外國人一杯羹?”

高市長笑了笑:“我說不過你。不過你這小同誌一向有成算,既然你們廠子早就提前做好了準備,市裏也不勉強。”

聽到這話,餘思雅的心徹底落地。

大家說清楚,高市長不介意就好,下麵的工作也能進行得更順利。

“謝謝高市長理解。我相信即便沒有外資扶持,我們清河飼料也能發展壯大,成為C省的一顆明珠。”餘思雅自信滿滿地說道,“不過,我們目前確實遇到了一些問題和困難,需要省城支持。”

高市長掀起眼皮看餘思雅:“你這小同誌,最難的技術和資金問題不是都解決了嗎?你們還能有什麼困難?”

餘思雅鄭重地說出兩個字:“運輸!”

高市長默默在嘴裏念了一遍這兩個字,就明白餘思雅的顧慮了。清河鴨是從紅雲公社發家的,建廠之初集合了天時地利人和,小廠子在鄉下建的,不受計劃委員會管轄,經營方式靈活多變,小地方土地成本,人工工資也比大城市低,所以在剛開始的時候發展得非常快。

但到了目前這個階段,紅雲公社就成為了清河鴨發展的桎梏。原因也很簡單,那地方太偏僻了,貨運成本不低,運輸效率比較低,客商前去也極度不方便。

顯然餘思雅也是意識到了這一點。高市長沉默了兩分鍾後,說道:“小餘同誌,這時候最好的選擇是搬廠!”

餘思雅無奈地笑了一下:“高市長你還真是一陣見血。確實,搬廠的代價比修路便宜多了,可我們要走了,辰山縣的養殖業怎麼辦?廠子裏的工人怎麼辦?都跟著我們來省城嗎?那辰山縣怎麼辦?作為從紅雲公社建設起來的廠子,咱們不能先拋棄自己的家鄉啊。”

高市長聽到這話搖了搖頭說:“小餘同誌,你做事一向理智。”

這是說她感情用事了。確實,不搬廠有一部分感情的因素。但從長遠來看也是有好處的,省會大城市,房租、地皮、人工成本都會水漲船高。尤其是養殖基地的成本,現在還不明顯,但等過些年,省城的周邊的土地上建起越來越多的工廠,也會推高養殖場的成本。至於飼料廠的糧食,長期來看,省城也沒那麼多糧,還是得從全省各地購買。

而且辰山縣離省城不過一百多裏地,也就是路不好走,要換了後世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也就一兩個小時的車程,隻要把路修好了這點距離根本不算什麼。

“高市長,辰山縣距省城也不遠,將路修好後,來回也就半天,這點距離不是問題。路遲早是要修的,現在不修,以後也總要修,我們縣跟嶽康縣相交,如果路修通了,嶽康縣到省城也更近了,對省城的發展也有好處。”餘思雅極力說服高市長。

高市長客觀地說:“小餘同誌,但就目前來看,修路對辰山縣的益處遠遠大於省城。除非你們縣能夠說動省裏,省裏撥款,我們這邊肯定沒問題,但如果要省城財政出這筆錢,這個市裏麵恐怕通不過。”

高市長的意思很明確,修路可以,出錢不行。

餘思雅早知道會碰一鼻子灰,也不氣餒,說道:“高市長,那省城或者說嶽康縣能不能跟咱們辰山縣一起向省裏麵提出申請。我們縣到嶽康縣的這段路,我們縣裏財政可以出一部分,剩下的省裏撥款。嶽康縣的這段路,我們清河鴨出三十萬元的資金,如果省財政能撥一部分款,你們就隻用出極少的一部分了。不用花多少錢就能將路修好,怎麼說也是一件好事,還請高市長認真考慮考慮!”

不花錢能有新的路那確實是好事,但是高市長還是有顧慮:“小餘同誌,省裏能同意嗎?”

辰山縣雖然這兩年發展得還不錯,可到底底子薄,在全省的縣城中發展並不拔尖。省城到天水市的路都爛糟糟的,省裏怎麼可能會先緊著辰山縣這條路修?就是為了全省經濟發展,肯定也會先修通省城到其他幾個經濟比較發達的市之間的公路。

這個事要說服省裏,難度不小,高市長不大看好。

餘思雅這次是有備而來,昨晚就想到了各種難題。這會兒聽高市長質疑也不慌,淡定地說:“我們願意自己承擔一部分資金,省裏隻用出另一部分,這個負擔就小多了。我相信省裏也是很願意幫助各地修路的,隻是礙於資金問題,沒法大力改善交通狀況。咱們這條路可以當作試驗田,如果成功了,花的錢少,帶來的效益也很高,以後也可以推廣到全省其他地方,爭取大家一起出錢出力,早日改善咱們省的交通情況嘛。這對省裏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高市長聽明白了,餘思雅打的就是其他地方政府不願意出錢,他們辰山縣願意主動掏錢這個主意去說服省裏。

別說,這點還真讓人心動,花最少錢的辦成事,誰不樂意呢。

“那你們辰山縣有動作了?”高市長琢磨了一會兒問道。

餘思雅輕輕搖頭,無奈地說:“高市長,我們已經在準備了,但辰山縣名不見經傳,就是去省裏申請,恐怕這效果也不大好。這個事還是由省城這邊提出來比較合適,省裏麵也會重視。”

一個普通小縣城和省會城市的分量孰輕孰重,這還用說嗎?而且秦書記就是省委班子的領導,在省裏也說得上話。

這下輪到高市長無語了:“我就說嘛,你這小同誌今天怎麼這麼大方,自己出三十萬幫咱們嶽康縣修路,原來在這兒等著我呢!”

餘思雅嘿嘿笑了笑說:“高市長,這是一件對咱們雙方都有利的事。而且還有一個看得見的好處實實在在地擺在麵前!”

高市長挑眉:“哦?說來聽聽。”

餘思雅笑著說:“高市長,修路總得需要人吧,一百多裏的路,就目前這狀況,肯定要修個一年半載。城裏不是有很多年輕人沒工作嗎?修公路可以招臨時工嘛,這樣不就能安置好一批年輕人了嗎?而且如果咱們這條路修出來後,效益很好,其他縣市也跟風一起修,需要的人工不是更多?這些年輕人也不用閑著了。”

基建對經濟和就業的拉動效應可不小。這一點已經在後世得到了證明。

高市長無奈地笑了:“小餘同誌,這也能想到,真有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