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磨了一會兒,餘思雅拿起電話給梅書記撥了過去。
“梅書記,中午好,我又來打擾你了。”
梅書記笑嗬嗬地說:“小餘同誌你太見外了,自己人有什麼打擾不打擾的。今天周六你要上課吧,這個時間打電話給我是有什麼重要的事情嗎?”
餘思雅笑著說:“還是梅書記你了解我。今天許秘書帶著兩個米國人來找我。這些人先前已經在宜市找過王廠長了,他們想跟咱們清河鴨合資建飼料廠,被我拒絕了。”
外資目前瞄準的還是沿海大城市或內陸一些省會城市,經濟不發達的小縣城還入不了他們的眼。別說辰山縣了,就是豐寧市現在也沒外資過來投資,所以梅書記對這些不大了解。
他對跟外資合作的利弊也不是很清楚。
“小餘同誌,你拒絕了是因為這裏麵有什麼隱患嗎?”
餘思雅跟梅書記說了實情:“短期來看是沒有的。他們有先進的技術和雄厚的資金,能夠快速建廠,將我們的生產效率提上去,產能提上去了,我們就能快速往周邊省擴張,發展壯大。不過我考慮的是,我們清河鴨本來就能賺錢,為什麼要分他們一杯羹?而且現在國內的商法並不健全,如果合同中有了漏洞,合作以後對方通過種種手段控製了我們的銷售渠道,拿到了我們的品牌,清河飼料搞不好會易主,這是我不能容忍的!”
“那咱們就不跟他們合作唄,小餘同誌,你考慮得對。”梅書記非常支持餘思雅的決定。
餘思雅笑了一下:“梅書記,他們既然不遠萬裏派人來了,就是看好咱們這個廣闊的市場,不可能輕易放棄。東風不亮,西方亮,咱們不跟他們合作,他們也會找到其他人。”
梅書記被她繞得有點糊塗:“那,這……他們會在省城建廠嗎?”
看來梅書記是抓住了關鍵。餘思雅給了一個否定的答複:“不會。C省清河豬飼料已經打出了一定的知名度,清河鴨的名聲也非常響。他們剛進入國內,對我們的國情還不了解,其他省市又有那麼多空白的市場可供他們發揮,他們不會一上來就跟咱們對著幹的,這麼做對他們也沒好處。”
畢竟大家又沒什麼深仇大恨,為的也隻是掙錢,沒必要一上來就對著幹,先掙錢占地盤不香嗎?
梅書記就搞不懂了:“既然不會對上,那小餘同誌你還擔心什麼?”
餘思雅有點無奈:“梅書記,現在不對上,不代表以後不會對上,咱們的市場再廣闊也是有限的。誰不想獨占鼇頭,分最多的蛋糕呢?”
好吧,開廠也不輕鬆。梅書記知道,餘思雅不會無緣無故跟他說這麼多廢話,他索性直接問道:“小餘同誌,縣裏有什麼能做的嗎?”
“謝謝梅書記,我有個想法,咱們縣到省城的路是不是該修一修了?”餘思雅終於說出了自己的目的。
梅書記恍惚記得她好像提過一嘴這個事。不過現在全省的路都還是爛糟糟的,就算要修也肯定是省城和強勢市之間先修,怎麼也輪不到他們這個小縣城,所以梅書記一直沒太把這個當回事,沒想到餘思雅今天會突然提起。
愣了好一會兒,梅書記才找回自己的聲音:“小餘同誌,你沒開玩笑?”
餘思雅認真地問道:“梅書記,我什麼時候拿過這種事開過玩笑。”
也是,梅書記又沉默了好一會兒才說:“省裏不會答應的,就是要先修路也輪不到咱們縣。省裏要答應了我們,其他縣市肯定有意見,都會跑去省裏鬧。”
而目前省裏根本拿不出這麼多的資金。
餘思雅也很清楚這點,她慢吞吞地問道:“如果這筆錢,咱們縣出一部分呢?我們縣跟省城下轄的嶽康縣相交,穿過嶽康縣就能到省城,我們可以繞過省裏,直接跟省城溝通,將兩個縣之間的路修好,連同到省城,這樣阻力會小很多。”
“你讓我想想。”梅書記覺得挺新鮮的,開始認真思考這樣做的可行性。
這樣一來將修路化為了兩個地方政府之間的行為,如果他們自己籌措一部分資金,省裏隻用出一半的錢,那希望還是蠻大的。但如何說服省城成了最大的難題,因為這個事對辰山縣的好處遠遠大於省城。
梅書記考慮了幾分鍾,將自己的顧慮說了出來:“省城那邊能答應嗎?這段路,屬於我們辰山縣的明顯要短一些,大概隻有三分之一的路程,剩下的路段行政上屬於省城。如果按照行政歸屬來出錢,省城肯定不答應。”
但在省城的路段讓辰山縣出錢,辰山縣自然也是不樂意的,畢竟這麼長的路,至少要修兩個或四個車道,花費的資金遠遠不是他們鄉村公路能比的。
這麼大筆錢,誰不心疼啊?
餘思雅也知道有阻力,可清河鴨要想走出來,就必須得改善交通狀況。這一點隨著每日貨運量的增加,會越來越明顯。
餘思雅直接跟梅書記講好處:“梅書記,目前我們廠子平均每天有十幾趟車到省城,都是為了運送貨物。隨著廠子的進一步發展,以後這個量還會不斷增加,交通會極大地限製清河鴨的發展。如果能將到省城的路修好,將能極大的縮短運輸時間。而且如果明年飼料廠的產能提上來了,出省或是去省內其他比較遠的地方都可以先運到省城,再通過鐵路運輸,將產品銷往更多的地方,占據更廣闊的市場。”
梅書記扒了扒頭發:“小餘同誌,我知道,修路不光對你們廠子,對咱們縣都有莫大的好處。以後不光是你們廠子,咱們縣裏其他的單位也能將產品銷到省城甚至是更遠的地方。可這件事牽涉的不光是咱們縣,還有上一級政府,省城,這個得上麵批準才行。”
餘思雅也知道這不是梅書記一個人能作主的事。她想了想說:“梅書記,你先將寫申請吧,然後跟省城聯係。嶽康縣那段路,我們清河鴨可以出一部分資金。”
梅書記吃了一驚:“小餘同誌,你考慮清楚了,這可是修省道,花的錢遠遠超過鄉下的路。”
餘思雅鄭重地說:“梅書記,我明白的,可為了咱們辰山縣的長遠發展,我們必須要踏出這一步。作為辰山縣的一份子,也是修路的受益者,我們清河鴨願意出三十萬元來修這條路,其餘的錢隻能靠縣裏和省城自籌,省裏再撥一部分款了。”
三十萬元可不是一筆小數目,抵得上辰山縣前些年大半年的稅收。
從這個數字,梅書記感覺到了餘思雅修路的決心,既佩服,心裏又湧出一股莫名的惆悵。他真是老了,魄力還不如現在的小青年們!他們是說辭職就辭職,說修路就大手一揮,幾十萬都能拿出來修路。
這一刻,他似乎理解了小王的選擇。比起按部就班的工作,這樣具有挑戰性,能夠造福一方百姓,為民謀福祉的工作顯然更具挑戰性,也更能帶來精神上的成就感。
年輕人都有這個鬥誌,他可不能被人比下去,總要做點什麼,等他卸任了,提起梅鬆明,也能說出他為辰山縣做過什麼,留下過什麼。不然他這麼多年的書記不白幹了?
“好,小餘同誌,我整理一下資料,盡快向市裏和省裏提出修路的申請。”梅書記爽快地答應道。
餘思雅知道梅書記不會拒絕,辰山縣要想發展,就必須修好到省城的這段路。但她還是很感激:“謝謝梅書記,有什麼需要我們清河鴨配合的,你盡管提!”
梅書記哈哈大笑說:“你們清河鴨已經出錢了。”
掛斷電話後,梅書記深吸了一口氣,叫來秘書:“小胡,把地圖拿來。你再去查查,咱們到省城的這段路是什麼時候形成的,最近一次補修是什麼時間,具體的長度是多少?”
修路這個事涉及的部門太多,不同的行政區都好幾個,裏麵牽扯的利益也很繁雜,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定下來的。
餘思雅雖然著急,但也知道這個事急不來,隻能等梅書記的消息。
在等這個消息的同時,餘思雅更關心的是高市長的反應。
許秘書親自陪同萊德先生他們過來,其實就代表了高市長的態度。外資願意投資建廠,省城肯定歡迎,因為這不但能夠增加稅收,提升省城的經濟數據,還能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對省城的經濟有益無害。
高市長會大力支持就不足為奇了。餘思雅並不想因為這件事跟高市長生出嫌隙。
雖然她覺得高市長心胸開闊,不會因為這件事而對她或者清河鴨有什麼成見。可主動權還是要掌握在自己手裏,不能寄希望於她以為,因而防範於未然很有必要。
於是,第二天,餘思雅就親自去拜訪了高市長。
高市長看到她態度跟以往一樣:“小餘同誌,你來了,請坐。”
餘思雅笑著坐:“我想著你工作忙,興許今天也在,就來你辦公室撞撞運氣,高市長你果然在。“
高市長放下筆,歎了口氣:“年底了,事情多。你們單位也一樣吧?”
他像個和煦的長者,隨意地跟餘思雅聊了起來,態度親切。
餘思雅也笑著答道:“對,年底訂單也多了起來,這陣子工人們都忙不過來,經常加班。”
臨近年關,不管是服裝還是清河鴨食品的銷量都快速增長,工人們不得不加班加點搞生產。周末都隻能隔一周放一次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