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8章 以逸待勞(1 / 2)

話說黃忠奪取天蕩山後,差使者星夜前往成都,向劉備和諸葛報信。劉備和諸葛亮看到喜報,大喜。遂大賞黃忠以及大小有功人員。並大擺宴席為黃忠慶功。劉備曰:“人人都說黃老將軍處事已高,不能堪當大事,隻有軍師知道黃老將軍的蓋世奇才。故而才能獲得蓋世奇功。如今還有一山,名曰定軍山,不知道,黃老將軍還敢前去取之。如果不願的話,我可以另派他人。”

黃忠站起來曰:“誰說我不敢去的,我前往取夏侯淵首級來見主公和軍師。”這時諸葛亮出來製止,曰:“不可,不可。黃老將軍雖然英勇過人,然而夏侯淵非張合、韓浩之輩可相比。夏侯淵也曾經立過蓋世功勞,自幼熟讀兵法,善懂韜略。非等閑之流。黃老將軍不可忽視。因而還望黃老將軍不要輕敵,以亮之看,還是派人去荊州,取回關雲長。有可能勝得了夏侯淵。”

黃忠聽了有點不悅,曰:“軍師也太小看人,昔廉頗年過八旬,守住趙之邊城,使秦國人可望而不可及,聞風喪膽。更何況我現在還不到七旬,夏侯淵有何可懼哉。軍師我願領本部三千精兵前往定軍山,活捉夏侯淵。或取其首級獻於軍師帳前。”

諸葛亮曰:“將軍倘若真的要去,可派一監軍,與黃老將軍一同前往。”

黃忠曰:“不必了,我一人前往足矣。”

諸葛亮曰:“讓你一人前往,我不太放心。不如這樣吧,我叫法正與你一同前往,到時候,法正也可幫你出謀劃策。凡事都要與法正商議再行事。不要獨自前往。過後,我再派人來接應你。”黃忠隻好應諾。

黃忠自領本部走後,諸葛亮又帶劉備曰:“此等老將,如果不能用言語激他,恐怕難以勝任。不過,他現在過去,我們還是派子龍前往接應,以免途中有不測。不過子龍,你前往的時候,如果黃忠勝了,你不用出擊,如果黃忠有失,你就出來接應。”趙雲領命後,也自帶本部兵馬前往。諸葛亮又命劉封和孟達前往險要關隘處布滿旌旗,以作聲虛勢。

卻說夏侯淵聞張合和夏侯尚兵敗,天蕩山已失,夏侯德與韓浩已被殺,現又聞劉備和諸葛親自領兵來取漢中,而黃忠與法正領一支兵馬前往取定軍山。立馬寫書,星夜送往許都,曹閱畢,大驚。急忙召眾大臣來議事。這時劉曄曰:“大王倘若漢中有失,中原危矣。此次,我隻不能不小心。大王,以臣之言,還望大王親自出征,以鼓舞士氣。曹曰:“沒想到一個織席小兒,到如今變成如此強大,真想不到,自從他得到荊州後,居然發展得如此迅速。取了西川還不算,還想取漢中,東川,甚至整個天下。哎,都怪我,當初沒有聽你們的話,把劉備小兒殺掉,以絕後患,以至於造成今天的麻煩。真後悔呀。”言畢,曹遂傳令親自帶百萬精兵前往,曹至南鄭,曹洪出城迎接,並具言相告張合兵敗之事。曹聽後,曰:“這不要怪張合,再說勝敗乃兵家常事。在這個世上沒有常幾將軍,也沒有一個常勝將軍。”曹洪曰:“大王,現在劉備差黃忠攻打定軍山,如今夏侯淵聽大王親率大軍至南鄭,堅守寨門不出,該如何事好?”

曹曰:“堅守寨門不出,這就對。這不是示弱而是,尋找戰機。乘敵人不注意之時,攻其不備。”

劉曄曰:“大王。我怕夏侯淵性格剛烈,擔心會中奸人之計。”曹覺得劉曄說得有理,便曰:“言之有理,我還是寫一文書,告夏侯淵,提醒提醒他,千萬不要義氣用事,要學會忍耐。”曹言畢,寫好文書,差使者前往定軍山送與夏侯淵。夏侯淵一看曹的來說,大喜,曰:“現大王親率百萬大兵屯於南鄭,準備討伐劉備。而我等去寸功未立,隻知道堅守寨門不出,有負聖恩,我們理當下山立頭功,生撤擒黃忠。”

張合曰:“黃忠智勇雙全,更何況現在有法正相助,我們不應該輕敵。再者我們這邊山勢險要,理應堅守寨門。”

夏侯淵曰:“你懂個庇呀,現魏王千裏迢迢來到南鄭,我們堅守寨門不出,萬一被他人立了頭功,我們還有什麼臉麵,再去見魏王。明天我們就下山活捉黃忠,獻於魏王帳下。如果你不願意出戰的話,你自領一軍守山,我自己親領精兵出戰,得了頭功可沒有你的功勞。”夏侯淵言畢,遂下令出戰,曰:“誰願出哨,誘敵。”夏侯尚曰:“將軍,我願前往。”夏侯淵又對夏侯尚如此一般曰:“你出哨後,與黃忠交戰,隻許敗,不許勝,誘使黃忠,我自有妙計,生擒他。”夏侯尚領命出哨。引令本部兵馬離開定軍山。

卻說黃忠和法正剛到定軍山,離曹營五六十裏之外的地方,安營紮寨。屢次前往叫陣,都閉寨不出。忽有人來報,夏侯尚前來搦戰。黃忠大喜,整裝待發出寨迎敵。這時陳式曰:“將軍勿動,殺雞豈能用牛刀,我前往取下夏侯尚之首級,獻於帳內。”黃忠遂命陳式率二千精兵,前往迎敵。陳式與夏侯尚各自列好陣式,兩將開始交鋒,交戰不到二十回合,夏侯尚詐敗,逃走。陳式見夏侯尚逃跑,便乘勢追擊。當陳式追到一個山隘時,後麵忽然滾下牛擂木,擋住了去路。這時夏侯淵出來,生擒陳式。陳式被生擒後,大部分將士降於夏侯淵,也有一部分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