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毀約
劉邦毀約了,當初說好項羽撤退的時候不去追,人家才走了幾天,馬上就就準上來了,當然不是來送行的。
項羽沒料到劉邦會這麼不講信用,一點防備都沒有,被劉邦一腳踹到的陽夏(今河南太康縣),然後兩人都跑不動了,劉邦也就暫停了追擊,發出命令調韓信和彭越回來,但毀約的不隻劉邦一人,韓信也毀約了。
早在幾個月前劉邦被項羽圍著的時候,韓信在外麵大展拳腳,估計是打的太順利了,韓信慢慢變得自大起來,在打下齊國殺了齊王田廣以後,他的驕傲達到了頂點,居然寫了封信回去叫劉邦封自己為齊王。這吧劉邦給氣的,老子還被項羽圍著,你小子就想在外麵稱王了。想都沒想就叫來人帶著一把劍回去,意思是叫韓信自行了斷。張良拉住了劉邦,告訴他你現在還不能殺韓信,他隻不過是驕傲了一點,要殺他,把他逼反了回來和項羽一起打咱們,那去見秦始皇也就是個時間問題了,再說把他留在外麵,還可以繼續消滅項羽的勢力,不就是一個齊王嘛,給就給了。
劉邦忍了忍,派張良帶著印章,正式封韓信為齊王,但前提是聽從劉邦的調遣。彭越也一樣,他本來是魏國的國相,劉邦殺了魏王以後,彭越接過了魏國的大權,劉邦也封他為魏國的總理(相國),前提條件也是要聽從劉邦的調遣。但現在,劉邦叫他們過來合兵打項羽,他們都毀約了。
原因很簡單,他們都在觀望。除了項羽和劉邦,實力最強的就是韓信的齊國和彭越的魏國,這些人,誰沒有稱王的野心,他們就是在等著項羽和劉邦打的兩敗俱傷的時候殺出去奪取天下。但史書上的記載卻和韓信的表現不同,《漢書》上記載項羽此時派出了一個使者去勸說韓信,讓韓信和彭越聯合起來,牽製住劉邦,然後自己稱王,和項羽劉邦三分天下,此時韓信突然做義憤填膺狀,激動得說道劉邦是我的恩人,當年我在你項羽手下混的時候你不重用我,幸虧遇到了劉邦我韓信才有了今天,如果我背叛劉邦,良心上就過不去,深切表示我韓信生是劉邦的人,死是劉邦的鬼,劉邦指向哪裏,我韓信就殺到哪裏等等等等。
但劉邦現在指向項羽,韓信就是不來。很明顯,他在欺騙項羽,除了稱王稱霸的野心之外,他還在等,等工資。
這不是開玩笑的,要想稱王稱霸也要吃飯啊,雖說自己現在是圍觀群眾,在等著看劉邦和項羽的動作電影,但也不能餓著肚子看,當初劉邦讓韓信出來打的時候給他的糧食早就吃完了,現在局勢變成了這樣,總不能指望項羽給自己發工資吧,唯一能指望發工資的,就隻有劉邦了。
韓信有足夠的資本要求劉邦發工資,因為自己現在是劉邦能打敗項羽唯一的資本,劉邦被項羽逼的沒辦法了,隻得聽從張良的建議,把從山西到河北的大片土地分給了韓信和彭越。有了土地,糧食金錢就什麼都有了,韓信非常高興,二話不說就帶兵來幫助劉邦。高興的韓信估計還沒有想到,自己正在磨著一把殺自己的劍。這劍磨好還要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先不急說,先來說說現在的。
韓信和彭越一來,隻用了一個月時間,項羽節節敗退,在公元前201年12月,項羽已經被劉邦層層包圍,他被圍的地方,叫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