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劉邦崛起
項羽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折騰,不但他自己被弄得半死不活的,手下的人也累得不行了。
項羽這人,隻適合打仗,不適合統治。為什麼?從钜鹿之戰就可以看出,項羽在軍事指揮上奉行“一根筋”政策,這種打法就是不管你使用什麼亂七八糟的戰術戰略,花招再多,我隻管一板磚砸上來,砸到就能把你砸死,砸不到也能把你嚇個半死。章邯劉邦等人就是吃了這種虧,布置得好好的陣型,就是被項羽這一板磚給砸開了。但這種打法的前提條件就是人要猛,手下人要能打。不然的話這樣硬衝隻能是死。項羽就具有這樣的優勢。在項羽軍中,以項羽為代表的全是猛人,隨便拉一個來就是舉重冠軍(力能扛鼎),砍人那是相當的利索,一刀砍一片。所以項羽從钜鹿之戰一來,都是見誰打誰,什麼談判啊權謀啊一概不用,看你不爽直接操板磚就上,一點都不廢話。
而他的劣勢就在不會完權謀,項羽不但打戰一根筋,做事也是一根筋。這就我們經常說的:“這人太直了。“
這種人的優點在於非常熱情,要幫助人的時候那真是兩肋插刀,毫不含糊,性格也是粗獷大方,一點都不和你計較,當然,打架也是衝最前麵的那個。壞就壞在腦子太直了,不會轉個彎,在對人處事上麵也是看你不爽就是不待見你,看你高興什麼都幫,而且讓這種人不爽的占大多數。再加上很不會注意細節,給別人東西豪放的同時,拿別人的東西也是豪放,要借別人東西的時候說都不說就拿去用,還覺得大家停熟的,無所謂。這樣一來,人際關係非常的差,很多讓人不高興的話基本上都是從直腦子的口中說出來的,讓人不高興的事基本上也是他做出來的。怎麼可能讓大家喜歡他,尤其是領導,最不喜歡這樣動不動就拆自己台的人。
項羽就是這樣的人,但他就是領導,所以下屬都很不喜歡他。之所以跟著項羽拚命,隻是因為項羽賞罰分明,這點是毫不含糊的。問題就在於項羽沒有說明為什麼賞為什麼罰,不要以為這不需要理由,告訴你,非常需要。每個人都是立過功的,在自己看來,自己的功勞是最大的,但每次發的獎金都不同,這個人多那個人少,這就需要發獎金那個人出來說明情況,為什麼這個人給的多點,要給大家一個能信服的理由,沒有這個理由,底下人在私下一議論,各種傳言一出來,加上嫉妒心理,結果一個看一個不爽,你讓大家怎麼團結。項羽肯定找不出一個讓大家信服的理由,所以就需要範增這樣的人。範增屬於腦力勞動者,他的工作就是揣摩人的心思,並且想辦法迎合這種心思。每次發獎金之後,範增都能讓大家服氣,保持安定團結。
這種腦力腦動者不單單是用來說理由的,還用來出主意的。項羽的一根筋戰術雖然很克各種戰術,但同時也怕對方的戰術,畢竟自己就一種打法,一個孫子兵法就有四十六中打法,這樣下去,從概率上來說總會被一種打法打敗。範增的出現彌補了這一點,在充分發揮項羽不怕死精神的同時,加入戰術戰略,這種組合,不打贏才怪。所以項羽才成為西楚霸王,才有資格去封王。但他這種直腦子性格最後連範增都忍受不了,一個小小的離間計就能把如此老謀深算的範增給騙了,這是有根本原因的。範增一走,沒人給下屬一個安定的理由,也沒人給項羽出一個好的主意,項羽隻能憑著自己的直腦子去做事,短時間內可能還是能打,但長時間看來,不可能耗得過劉邦,劉邦那裏除了有能打的樊噲蕭何韓信,還有能出主意的張良酈食其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