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新年(2 / 2)

“嗬嗬嗬……”小小的滿足了一下虛榮心的帝國皇帝容光煥發,一把扯過自家婆娘攬在懷裏,順手掂起茶盞美美的品上一口:“沒什麼大不了的,也就這麼一回事兒,且聽我細細道來……”

搞定。皇後娘娘偷偷的擺出勝利的姿勢,膩近皇帝陛下的懷裏,眼睛撲閃撲閃的散發著崇拜的光,信手摘粒盤中皇家科學院早年弄出的大棚蔬菜技術普及化而產生的反季節葡萄,喂進帝國皇帝嘴裏。這時節的葡萄雖然貴點,但誰家裏年節不買上三五斤的待客呢?

對手難求啊。娘娘心下悻悻。

到底是什麼事兒呢?

……

宋紹興二十五年十二月,宋國楚州金湖。

自紹興二十年(公元1150年),南宋朝廷鼓勵士族大戶到淮南一帶墾田,王老兒就帶著全家跟著老爺遷到了盱眙這塊兒,衡陽皋就是屯民點的名字。江淮畢竟自古以來就是富庶之地,隻要肯用心,靠著這地廣人稀的古來屯田之地的肥沃土壤,交完主家的租子還有朝廷賦稅後,居然還有了點盈餘。王老兒今兒就帶著自家孫子去了趟城裏,拉回了好些年貨,甚至還沽了二兩小酒。今年風調雨順,北方的蠻子也很是安順。該過個肥年了,王老兒拎著半斤豬肉喜滋滋的,一路哼著小曲。

因著靠近邊界的緣故,屯點圍了一圈兒稀疏的木欄——防兵亂那是不要想了,也就求個心安。王老兒牽著孫兒,拎著肉酒,跟寨門口那上頭派下的老軍頭吆喝一聲,便忙忙的往家裏趕。咱老骨頭風裏來雨裏去幾十年,小小風寒倒不在意,若到了家門口還讓小孫兒受了寒,那可就禍事了。如不是小孫兒死纏,這大冬天哪有他出門的份?

剛進門呢,小女兒三丫就迎上來接過手中雜貨。三丫也十三了,過兩年找戶好點的人家,也得嫁出去。盼著來年也是好年景,能存下份過得眼的嫁妝。女兒去了人家家裏,也不要太受欺負不是?

老婆子跑出來接過孫兒,心疼的捏一捏凍得紅撲撲的手,往灶前一塞:“快烤烤,過會兒開飯。”大兒子大牛出了徭役,乘著冬天清塘泥去了,二兒子二牛正在村中空地受著朝廷派來的一位廂軍副部頭的操練。這位副部頭也姓王,前些月帶著一個老兵就來了屯子,說是三丁抽一,練民兵。衡陽皋算是比較好的屯子了,至少一個官兒來指導一下,別個屯兒也就大家聚攏一塊,瞎摸著混時間罷了。

王部頭也是,這年節了還練個什麼勁啊。王老兒心中腹誹,往屯子空地那塊兒探望下。二牛該回來了吧。王老兒想。

“咣咣咣……”一連串兒報警的鑼響。王老兒心裏一驚,忙把聽到聲響竄身邊的三丫推進門:“把門栓上,別出來。然後自個急急跑去屯口寨門那兒。路上見著屯中老少爺們,互相詢問著。卻誰也不知道發生了啥事。

來到屯口,遠遠見著王部頭帶了二十來個屯中子弟早到了。王老頭湊上前,扯扯自家孩兒的袖口:“咋回事?”

“部頭說是騎兵,金國的騎兵。”

王老兒一下懵了,踮腳看去,遠遠兒百餘騎,踏破積雪,向著屯子奔來。

金國騎兵奔至寨門前,也沒理會什麼一箭之遠——誰會認為這麼個小屯子能有強弓勁弩?然後呢,然後就出現了一段名傳千古的對話。

金國騎兵是來“打穀草”的,馬上麵都有些五色斑斕的包裹。這些個一眼就能看出來。但大宋禮儀之邦,從沒有不明不白的仗。

“不知將軍此來何幹?”王部頭排眾而出,對著對麵的騎兵高喊。

“唔哈哈哈哈!!!”一陣張狂的大笑。

騎兵裏一把粗獷的聲音回答道:“這麼些年,難道你們還不知道爺們來此幹什麼嗎?!”

“快些開寨投降!否則打破寨子,雞犬不留!”

……

一片滲人的冷寂。王部頭慘然而高亢的聲音響起:“官家讓我來此,是為了練兵安民殺賊,不是讓我來投降的!!”

便如一粒小石子投進平湖,宋人瞬間沸騰了。

“大宋官兵,有死無降!”這是練了些時日的民兵們喊出來的。

“殺千刀”、“娘希匹”這是來自天南地北的大宋百姓喊出來的。

“東西都給了你們,我們怎麼過年啊!!”這是王老兒喊出來的,心中晃過小孫兒渴望肉肉的目光。

嘈雜中,不知怎麼就這句被領頭的金兵聽見了:

“宋人要過年,我們金國的弟兄們就不用過年了不成?!?!”

……

理直氣壯,其聲鏗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