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散了吧。”實在受不了了,皇帝陛下暗中打個冷戰,還是快點找我的露露皇後溫存一下,撫慰一下這受傷的心靈。
……
皇帝陛下與皇後娘娘之間的卿卿我我自然不足為外人道。卻說帝國自皇帝陛下決定要去西方“進行友好的國事訪問”以來,帝國政府就以一貫的高效運作了起來。畢竟盡管皇帝陛下說隻需“幾千兵”,但是畢竟是帝國最高統治者的出行,一切都馬虎不得。有“近衛軍”之稱的帝國第一軍要拱衛京師自然不能全員動員,但是帝國第二軍的十萬人馬已經開始集結,並陸續通過西伯利亞大鐵路向西方開去——西部軍區本就有擁有帝國二十個軍中的三個了,再加上第二軍的十萬人,四個軍四十萬人的部隊,該“足夠安全”了吧?華國東風機械廠生產的五千馬力的火車頭拉著長長的列車一路向西。冬天了,密封車廂裏麵卻溫暖如春。第二軍的戰士們受不住熱,將厚厚的軍大衣脫了下來,整齊的疊在了臥鋪上——從帝國東方到帝國西部的火車要坐七天呢,既然不是緊急調動,讓我們的戰士舒服一點,也沒人說閑話。
一節節車皮運載著帝國的軍隊和帝國的糧食向西部開去,預計在明年皇帝陛下三月份出行前,就能夠在西部軍區集結四十萬人的軍隊以及足夠這四十萬人吃四年的糧食——帝國從不缺糧,盡管從東南亞來的商船仍然要執行帝國購買糧食的任務。帝國北美海外行省和澳大利亞海外行省都是產糧地,而帝國本土的鬆嫩平原以及貝加爾湖地區,西部軍區的裏海沿岸平原也都是糧產地,按照帝國戶部統籌局的統計,1155年帝國各糧產地冬小麥又喜獲豐收,產量比全國總需求量高出1200萬噸。帝國糧食的連年豐收,令帝國戶部主官們愁眉不展,“穀賤傷農”啊。最後還是皇帝陛下下的決定,退耕還林的同時大力種植經濟作物,多餘的糧食還可以拿來釀酒,而且酒精也是工業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如此才讓帝國的糧產量穩定在了一個正常的標準上。盡管如此,帝國戶部官員遞給皇帝陛下的奏章裏仍然聲稱:“就算帝國未來四年內不產一粒糧食,帝國也不會餓死一個人!”
最熱鬧的要數沈陽市郊的帝國皇家機械廠的壓軋車間了——他們得為帝國出征軍隊生產一萬套鋼製板甲,以及一萬套鋼製馬甲。自從1101年後裝式針式步槍發明以來,帝國軍隊中的重裝騎兵部隊就開始逐步的撤銷編製了,到了1124年“馬氏重機槍”正式列裝部隊,重裝騎兵就在帝國正規軍中永遠的消失了——按照演戲表示出的結果,重裝騎兵部隊在“未來”的軍隊麵前的集群衝鋒就是送死。所以1155年的今天,羽林衛重騎營的五千騎兵,就成了帝國碩果僅存的重裝甲騎兵部隊,而這些騎兵部隊,在通常情況下是作為儀仗隊存在的,而且也是帝國唯一一支對外的戰略威懾力量——正如帝國皇帝和皇後千歲調笑時所說的:“如果我拿著一顆原子彈跑到非洲土著麵前耀武揚威,那他一定會很疑惑的看看我,再很疑惑的看看自己手中的骨質長矛,之後就信心大增的來找我的麻煩。”——但他們的馬甲,是按照東方麵對大量弓弩部隊打擊的需要而生產的鎖鏈甲以及碎葉甲,僅僅按照賣相來看,實在不怎麼樣。帝國皇帝徐風陛下是要去“裝B”的,就參照西方中世紀後期法蘭克騎士的全套盔甲設計了全新的華帝國重騎兵盔甲,V字弧形的前截麵,護臂、護膝、護肘、護肩整套的穿戴上,騎上披掛起鋼甲的帝國二百年來精心飼育而出的肩高近兩米的巨型重騎兵專用佩爾賽馬,全身銀光閃閃,實在是威武不凡。因為采用鋼為原料,帝國重騎兵全套盔甲加馬甲重僅50公斤,但加上重騎兵們魁梧的上百公斤,也不能不說是對馬匹的一大考驗了。然而帝國專業馬場出來的這些佩爾賽馬匹匹不凡,最少能承載這些騎兵在戰場上完成五次衝刺——如果五次衝刺敵人還沒能崩潰,那一定是神跡出現了。
……
帝國機器隨著皇帝陛下的意誌運轉著。
明年三月春暖花開的時候,皇帝陛下將帶著他那美麗的皇後千歲前往遙遠的西方,帝國臣民紛紛揣測,西方的猴子們看見“我天朝”的富饒,該羨慕成什麼樣子啊。
……
是啊,西方,他們該羨慕成什麼樣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