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麻煩(3 / 3)

不過該頭疼的還是得頭疼。

這時常往來於兩國之間的高麗大使樸正茂今天是為什麼而來啊?原來前些日子皇帝陛下說要出去玩兒,阿不,要去“歐洲進行友好的國事訪問”,傳到民間就成了“陛下要西征”。帝國媒體的效率不可謂不高,這消息不到一天就傳遍了帝國,第二天帝國北美海外行省的《華國日報》也有了刊登。今天,這位高麗國外使樸正茂大人就已經跪在了皇帝陛下麵前,說高麗國世受天朝大恩,也該為帝國的征伐出一份力,高麗國願出馬步軍三萬歸帝國調遣——“願為大皇帝陛下馬前先鋒”。樸大使原話是這麼說的。盡管他也知道對帝國數百萬大軍而言(他不知道帝國軍力情況),高麗國那上不得台麵的軍隊不可能得到先鋒的位置,不過說著好聽罷了。

“頭疼啊……”帝國皇帝徐風陛下又**了一下。說實話,這個“友好訪問”不過是皇帝陛下的惡趣味,想要去西方那些個什麼“神聖帝國”麵前炫耀一下他的財富以及他帝國的強大,排遣一下之前“錦衣夜行”的鬱悶,說白了,就是為了“裝B”去的。帶著這麼一群棒子幹嘛?

“這個,樸大使啊,其實你的消息有誤,朕沒想什麼西征,隻是想帶著手下兒郎去西邊逛逛,兵也不多,也就幾千人的樣子。”對著這個一直恭順有加的屬國,何況今天他們還是來“求著出力”的,也隻能好言勸著:“你家王上的孝心,朕是知道的,可這兵,就不必出了吧?”

高麗大使樸正茂眼珠子隨著皇帝陛下的話語不停的轉著,聽聽,幾千人,當年麵對金國的討伐大軍帝國也不過是兩個正規營兩千五百人的部隊,就把那金國的三萬鐵騎給打了個七零八落,還說不是西征?這順風車一定是要搭上的。跟在強大的華帝國軍隊後麵難道還怕那些“未受儒家教化”的西方蠻子不成?不過好像大皇帝陛下不希望我國出那麼多兵,也是,人家主力才數千人,我們出個三萬,怕不是得被扣個“喧賓奪主”的帽子啊?

想到這,樸正茂不禁打了個寒戰,不過卻又不願放棄這麼個表“孝心”的好機會:“陛下,那高麗出兵五百如何?保證精兵。而且高麗再獻上米糧二十萬石,以為軍資。”

看帝國皇帝似乎仍然有拒絕的意思——也是,帝國富有四海,哪裏還會在乎那幾十萬石米糧,那五百“精兵”就更是笑話——樸正茂撲通就跪下了,眼淚瞬間流了出來:“陛下明鑒。我高麗世受天朝皇恩,陛下遣使教化我民(那是想把嘮叨的宋國逃難儒生趕走),派員教我民先進的耕種(那是想讓你們成為另一個帝國糧倉),幫助我國開鐵山挖煤礦(掠奪資源),邊貿不絕(正常商業交往,這不是廢話嘛),而我高麗無一物以報天朝,難道天朝大軍出征,我高麗為大軍出些須力氣,陛下都要拒絕嗎?難道陛下連我高麗這一點“孝心”都不肯滿足嗎?倘若陛下不答應,臣又有何麵目回去見我家王上,臣又有何麵目麵對那些對天朝眷思如母的高麗子民啊!!!”

真是聲泣俱下。

皇帝陛下對自己人心軟的毛病又犯了:“罷了罷了,朕準你所請就是,這事還得跟大臣們說一說才是,來人那,宣內閣諸大臣。”

自有內侍官跑著去傳旨——內侍官是皇帝陛下打死不肯要太監的產物,由各家勳貴子弟遴選入宮,服役三年。群臣由剛開始的觀望到現在搶破了頭送自家子弟入宮服役。不是嗎?常伴帝旁本就是一大好處,有什麼風吹草動還不盡占先機?何況此製度施行百餘年來,時刻陪伴在“識見萬裏”的皇帝陛下身邊的這些世家子弟,沒有一個不成材的,也都在帝國風雲的舞台上演繹出了自己的戲份。

樸正茂跪下謝恩,另一個當值內侍官小跑著進殿,向皇帝陛下鞠了個躬:“陛下,日本外使梅川內酷求見。”

…… 他又來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