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龐大的帝國(1 / 2)

“好清談不是什麼毛病,隻好清談才是毛病。”

——華帝國皇帝陛下語錄

——————————我是分割線——————————

公元1155年不是個平靜的年份,雖然有些曆史的弄潮兒的確永遠的歸於了寂靜。

寫出“綠肥紅瘦”的女詞人李清照死掉了,悄無聲息;一代奸相秦檜也死掉了,卻弄出了南宋朝廷裏的一番動蕩。死去的已經死去,沒有什麼再需要言述,然而東方西方澎湃的曆史腳步,卻不會因為這些逝去者而停留絲毫。腓特烈一世在羅馬城外會見了教皇哈德裏安四世,一番抵製之後,他同意為教皇執蹬,而且在其要求下逮捕並處死了布雷西亞的阿諾德。他由教皇在聖彼得大教堂加冕,在之後的年月裏,他將帶領他的騎士們橫掃整個中部歐洲。在英格蘭,金雀花王朝的創建者亨利二世在教皇哈德裏安手中得到了一份饋贈愛爾蘭的文件,盡管這份文件最後被認為無效,據說是亨利二世的政治陰謀,但從此以後愛爾蘭的命運就與英格蘭緊緊相連。日本的後白河天皇即位了,其後一直會陷於權臣的傾軋之中不能自已,最後日本會在他的統治時期爆發“源平之爭”。最讓帝國皇帝鬱悶的是,在這一年,未來的“法天啟運聖武皇帝”奇渥溫-孛兒隻今-鐵木真,出世了。

然而這一切,於帝國的普通百姓何幹?

……

漫天的大雪紛紛揚揚,將帝國新都沈陽裹入銀裝。自從工業革命以來,帝國擴張的腳步急速加劇起來。帝國公元1100年的領土不過黑龍江以北、貝加爾湖以東,北美西海岸部分地區,加上海外行省北海道以及台灣,而其後領土便如吹氣球般膨脹起來:先是公元1102年,帝國海軍根據皇帝陛下給出的指示一路北上,占據了由陛下命名的“埃察加”,並越過海峽抵達了陛下口中的“阿拉斯加”;然後是公元1105年,穿行於北美航線的皇家船隊轉而向東南進發,兩年後為帝國版圖加上了一個巨大的“澳大利亞海外行省”。

北美的印第安人被帝國先進的文明以及“印第安人是商朝王子滅國後東渡所留後裔”的理論迷昏了頭腦,早在公元1050年已經回歸了“中華民族”,而帝國“北美海外行省”占據了現在美國西海岸大部地區,並有組織的向北美大陸其他方向派出了探險隊,而在公元1103年,帝國北美行省陸軍持續向東向北向南進發,原住民麵對隊列中許多“歸化了的印第安麵孔”以及他們手中犀利的武器毫無反抗意誌,而帝國帶給他們的文明也的確讓他們欣喜若狂,何況帝國也並沒有讓他們獻出土地:“所有帝國的子民,都享有相同的權利,都擔負相同的義務。”帝國皇帝的話被忠誠的帝國官員們奉行不悖,何況商業繁榮的帝國也不欠那買土地的幾個小錢,及至公元1120年,帝國北美海外行省已經將疆域推進到大西洋沿岸,北方已經與1103年開始開發的阿拉斯加連成一片,而在南方,帝國與塔萬廷蘇龍帝國(印加)建立了陸上通道,盡管沒有現代技術,塔萬廷蘇龍的印加們仍然追捧著來自東方的瓷器與絲綢,而且他們發達的農業和金屬加工業,讓他們也從不欠缺用來交換的金銀,早在1060年帝國與南美的航線建立以來,華帝國和塔萬廷蘇龍的友好關係逐年升級,甚至發生了印加邀請皇帝陛下對塔萬廷蘇龍進行友好訪問的事件。

而帝國陸軍一直向西進發。帝國皇帝的命令是“抵達巨大的海或者看見穿著全身盔甲的騎兵為止”,於是帝國軍隊二十個軍中的兩個於公元1124年開始漫長的西征,跟隨其後的是一支龐大的築路隊伍,1100年發明的火車經過二十餘年的磨礪早已經實用化,帝國內部的鐵路線在皇家鐵路公司以及緊盯皇家商會舉止的其他大商會的瘋狂建設下,僅二十年間就達到3.8萬公裏的恐怖數據,而鐵路帶來的巨大收益也讓帝國的商人們瘋狂了,恨不得帝國軍隊能夠達到什麼地方,鐵路就修到什麼地方,及至公元1155年的今天,又過了二十年,環澳大利亞行省鐵路以及環北美鐵路還有兩條貫穿北美的鐵路線全線通車,最為重要的是預計明年春天帝國重點工程西伯利亞鐵路幹線將抵達帝國最西端的都市保加。公元1155年統計帝國鐵路總裏程逾26萬公裏。“它們撐起了帝國的脊梁!”皇帝陛下是這樣評價鐵路係統的。

對於帝國百姓的心裏,擴土萬裏的功績還是比不上帝國收複遼東的華夏故地。公元1125年,遼國末代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結束了他的苦苦掙紮,遼國滅亡,此時帝國集中十個軍的百萬大軍乘著遼東空虛揮師南下,沿黑龍江上遊以及鴨綠江直下,直到中華故長城一線,並在燕山以東,渤海灣以西的渝關舊址修建雄關——山海關,切斷了金國和遼東發源地的聯係。皇帝陛下的賭博獲得了極大成功——被中原花花江山迷花了眼睛的金國統治者們沒有了再回到“苦寒之地”的欲望,僅僅派出了三萬人的討伐大軍,結果被帝國屯駐遼東的帝國東南方麵軍擊潰。此後,金國就再也沒有收複故地的行動了,而帝國外交部根據皇帝陛下的指示向金國獻表稱臣,金國也就絕了這個想念。畢竟將土地劃給“屬下”作為馬場,也算不得什麼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