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差距看的不是成功率(1 / 2)

南海昌文航天發射場指揮發射中心。

直播鏡頭早已關機。

全場鴉雀無聲,每個人都緊盯著自己麵前的屏幕,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他們依然在自己的工位前,踐行著自己的職責。

屏幕上,一台發動機已經熄火,另一台發動機仍在工作,反而給了火箭加速下降的動力,火箭的飛行曲線在向下疾馳而去。

結局已經注定:此行的終點隻能是太平洋。

無力、絕望在大廳之中蔓延。

這是他們多年努力的成果啊!

突然,沉默的大廳中傳來一聲強行壓抑住、細弱遊絲的嗚咽。

不知道是誰,也沒人願意去看是誰。

隻怕,看了一眼,就再也無法抑製住自己的情緒。

李想和王兵和大家一樣,穿著藍色的短袖工服,靜靜地看著火箭無法阻止地往下墜去。

作為總指揮,王兵打開了廣播:

“軌道組注意,記錄、分析軌跡,準備預測落點範圍。”

“氣象組,收集可能區域的氣象資料,盡快確定打撈範圍。”

王兵冷靜簡潔的指令,讓技術人員們找到主心骨,稍稍穩住了情緒,注重手頭上的工作。

發射中心依然繁忙,王兵看向了沉默的李想,安慰似地拍了拍對方的肩膀。

“走吧,輪到我們的工作了。”

作為在場職稱最高的兩人,他們有責任向領導彙報。

旁邊,池易和李瑩想跟上去,卻都被自己的老師搖了搖頭。

看著兩人的離開,李瑩的臉上又蒙上了一層陰影,她知道等待著兩人的是問責。

航天,華夏的航天具有極其嚴肅的政治性,作為落後者,華夏奮起直追,航天因此更是被賦予了更多意味,對失敗的容忍度極低。

像這樣的失敗,絕不會是一件小事,全國在看著,全世界也在盯著看!

如此巨大的壓力,本就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

因此,不犯錯、保守、謹慎策略是多年來航天的一貫原則。

這也造就了近乎96%的發射成功率,與發射次數一樣,僅次於漂亮國。

這個數據很好看對不對?

但就某一年的數據仔細分析,那年華夏進行了64次發射任務,占全球的34.4%,位居第二,入軌載荷總重量,占全球的21%。

而作為第一的漂亮國,那年總共進行了87次發射任務,僅比華夏多23次,入軌載荷總重量呢,卻占全球的77%,近乎華夏的4倍!

這意味著什麼?

隻是看到了96%的火箭發射成功率,卻對質量上的差距選擇性忽視!

多年來,大量的運載火箭發射其實都是在不斷重複已驗證的路線,不敢實踐有風險的路線,發射成功率,能不高嗎!

值得慶幸的是,掌握運載火箭技術的國家本就沒有幾個,強國更是少之又少,少之又少的強國中,進步同樣不顯。

可這樣下去真的能行嗎?

答案是肯定不行,維持現狀,遲早會被超越。

雖然多數發達國家航天發展也不順利,但他們的技術儲備就擺在那裏,就像是漂亮國,即使沒有進步,它也將華夏穩穩地甩在身後。

若是有一個契機,擁有技術儲備的大國,更是可能被點燃迎來爆發。

這個契機從前是政治,美蘇之間的太空競賽帶來的也是技術上的快速革新,放到現在,可能就是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