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他們,在禪或音樂的背後(1 / 2)

我的父親也是個虔誠的信仰者,隻能說是信仰者,因為他不是比丘,也不是居士,他是尋求一種心靈的平靜和乞求佛祖保佑我們健康快樂。不過他信的不是耶穌,而是釋迦牟尼。因而從小我也就耳濡目染的對佛教有著或多或少的了解。從小我就喜歡跟著老爸四處燒香,不過我並不頂禮膜拜,雖然有時小時候老爸總拉著我跪在佛前,雙手合十,嘴裏念念有詞,而我則看著佛祖笑嘻嘻的。我喜歡看著寺裏麵那些形態各異,充滿神秘色彩的的佛像。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天王殿裏那個腆著肚皮,笑哈哈的彌勒佛了。聽老爸講,寺廟裏多數的彌勒佛是來自我國古代僧人布袋和尚的化身。

布袋和尚原名叫契此,住在明州奉化(今屬浙江省)一帶。平時人民總可以看到大肚子的契此和尚用竹杖擔著一個大布袋。瘋瘋癲癲的在市麵上走來走去,語無倫次的看到什麼就乞什麼,並且不管乞到什麼就往布袋裏塞。一天布袋和尚坐在奉化嶽林寺東廊的一塊大青石上,口念一幾偈曰:

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

時時示世人,世人總不識。

沒想到偈一念罷,就閉目而逝了。隻到這時人們才知道,原來他就是彌勒菩薩的化身。所以Mr布袋就被請進了天王殿。

後來我大了點,總會注意到彌勒佛的身邊經常有一副對聯: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諸事;

慈顏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一副富有哲理,發人深省的聯。

而我也把我們的樂隊出賣了一下,不過我沒有講到阿毛他們。音樂是一種神秘的東西,這時它竟然拉進了我和葭雨的距離,雖然我們現在隻距一米左右,他就坐在我的對麵。

和漂亮的女孩進餐是一種享受,不管我是進餐還是進食,但看著眼前的女孩,已經明白了秀色可餐的內涵。用完餐,我提議剛剛吃飽,飯後散步有益健康的。葭雨很自然的答應了。不過葭雨你知道嗎,這是你給我的第一個機會,我們才走在了一起,所以不管你的反對,葭雨,我相信緣的。《中阿含經》雲:“此有彼則有,此無則彼無,此生則彼生,此滅則彼滅”就是緣起緣滅的解釋。

由於是我提議,所以地點就讓葭雨選了。而我也第一次和葭雨一起走在QR

Road上。雖然我們不是什麼關係,但確確實實是我們兩個人,保持著半米的距離,和一條安靜的路。

一路上我們輕鬆的說著笑著,感情,不管是友情也好愛情也好,就是在這樣的說笑中慢慢的形成的。有人說聊天是最奢侈的享受,沒錯的。當路出現了分叉時我們便往回走,葭雨說她最喜歡這條路了,她安靜,沒有太多的喧嘩和煩雜;她純真,沒有被開采,盡量多的保留了原來的樣子。這時葭雨樣子顯得有點憂鬱。

我突然學會了弘的沉默,在那種你不知該說什麼的時候,你最好閉嘴,這是最好的選擇。沉默有時真的是金。當然你也可以微笑,就像當年靈鷲山法會上佛祖的拈花,底下一片沉默,隻有迦葉微笑了,這是佛祖最大的欣慰。不過也不能總是微笑,當一個女孩子說起了傷心事,你依舊不知好歹的麵帶桃花,那你真的該遭天譴了。

我和阿毛是同一個班的,晨是隔壁班的,弘也是,不過晨和弘又不同班,我大半部分的時間都是和阿毛在一起的。上課,吃飯,回窩,甚至上WC。當然也有特殊的情況了,如果阿毛覓到新歡的話,那段日子我就自由了,因為他無暇顧及到我,晨總說阿毛那段日子是他的發qing期。還好不是貓,不然我們的日子就不好過了,要知道貓叫春的那種歇斯底裏除了公貓喜歡聽外,再沒有第二者了,如果有的話,那就是“第三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