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章 南北君臣4(2 / 3)

陳板大咧了咧嘴,也知道心中苦笑著接過了這個差使。當初在關外時接了製造九轉鋼的差使,結果,耗費了無數人力物力仿製,卻還是不得其門而入。最後還是攝政王出麵找先帝說情,以技工不全,缺少技術支持為理由,這才將這件事暫且放下。

如今這袁州府的礦務總局,天曉得是不是又是另外一個九轉鋼的把戲?在淮南是甜美的橘子,到了咱們這裏就變成苦杏仁了?

“馮先生,這安源礦務總局,到底一年要生產冶煉多少鋼鐵出來?”多鐸半晌沒有開口,隻是緊閉著雙眼手指不斷在在腿上劃著道道,看得出來,他在心裏計算著什麼。

“回稟豫親王,按照下官同年所說,至少一年要生產數十萬噸鋼鐵出來。”這一句話,嚇得多爾袞差點沒從龍椅上掉下來。數十萬噸鋼鐵在袁州府生產,那就是可以讓南軍省下數十萬噸的運力來!這還不算,單單這數十萬的鋼鐵能夠打造出多少甲胄兵器銃炮來,用這些東西砸下去,都能把江南江北的清軍砸得頭破血流了!

“當然,這是招股說明書上所說的設計能力,估計頭一年乃至前三五年,能夠有個三五萬噸出來都是好的了。”馮銓不太懂得軍事上運輸力量的重要性,這話說的輕鬆得很。但是,這話卻令洪承疇多爾袞等人臉上帶著一抹苦笑。

“日前,學生那同年命人間道送來平安書信,向學生報平安。書信當中有雲,如今,從廣東往贛南等處運糧的船隻,充塞了贛江、撫河等大小河流,往袁州府一帶行走的流民難民多如過江之鯽。李闖餘孽自從與梁國公合流之後,軍中裁汰下來的老弱,也被安排到了袁州府充當礦上的各級頭目,以兵法部勒勞工。”

鋪設用上好精鐵製造的馬車軌道,大量的糧食往袁州府運輸,將李闖部下那些裁汰下來的老弱安排到礦山充當各級頭目,短短的幾句話,裏麵包含的信息卻比三十二磅炮都來得凶猛。李守漢除了在袁州府搞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外,更是準備了大量的糧食作為物質基礎,準備了各級骨幹來管理那些到礦山和工場討生活的流民和難民!

“這梁國公!要打江山,那就大家在兩軍陣上刀槍銃炮的見個明白!好沒來由的,在這袁州府搞什麼礦務總局!”多鐸忍不住又放了一炮。

“豫王爺,在這件事上,卻是您大意了。依奴才看,梁國公所作所為,恰恰如同當年的秦王。。。。”

“鄭國渠!”

多爾袞冷聲說道。

《史記》、《文獻通考》等史書中都有記載,韓欲疲秦人,使無東伐,乃使水工鄭國為間於秦,鑿涇水自仲山為渠,並北山,東注洛。中作而覺,秦人欲殺之。鄭國曰:“臣為韓延數年之命,然渠成,亦秦萬世之利也。”乃使卒為之。注填閼之水溉舄鹵之地四萬餘頃,收皆畝一鍾,關中由是益富饒。自此關中為沃野,無凶年。

史記中更記載,在鄭國渠完成六年之後,秦國出關東下,一一掃平關東諸國。征伐韓魏趙燕等國大軍軍糧大抵是出於鄭國渠修成之後關中增收的糧食。而不再以巴蜀依靠都江堰所生產的糧食為主要軍糧來源。

四萬多頃土地,折合一百一十萬畝,畝收一鍾,也就是現在的100公斤。總量算下來,也就是每年一億一千萬公斤。這還是在原先的鹽堿地荒地上增收的數字,那些原本的良田呢?更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最先被秦軍滅掉的,就是建議秦國修鄭國渠的韓國。

“梁國公在袁州府搞這個礦務總局和秦王修鄭國渠有什麼關係?”多鐸卻一時跟不上二哥的思路。也難怪,存在決定意識,人的高度和角度決定了看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兩千年前,中國的古人就知道水利的重要性,以至於三公的司空就是管水利的。可兩千年後,就是有人不知死活,把一切都交給所謂的市場,君不見自從開始這些操作後,水災從百年直接上升到萬年。而情急之下,能救他們的房子妹子票子的,還是在上甘嶺上前仆後繼的人民軍隊。可就是這支軍隊,恰恰是他們最想消滅的眼中釘肉中刺。他們的代表也頂多就是在九江大堤上大罵幾句王八蛋,然後該搞國企搞國企該搞下崗搞下崗。這幾天的新聞裏,淮河的王家壩又成了熱門。不由得讓不厚道的作者想起了那個被黑被有意遺忘了幾十年的人,就是他不惜民力,大興土木的發出號召,一定要把淮河治好。所以他活該被黑,你把事情都辦得好好的,不發大水了,我們怎麼依托市場來搞?怎麼發財?怎麼把人家的女兒變成我們的暖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