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二章 李守漢翁婿開荒(3 / 3)

“你們說的那是皿煮形式,我們幹的是民@主實質。”李守漢想起了當年不知道在哪本書上看到的老前輩們,麵對著新區當地頭麵人物的指責,質疑他們不采取在當地搞皿煮選舉投票的方式組建政府,而是用太行山、山東的老區幹部搭配好完整的一套政府行政班子當日便可開展工作的方法表示質疑時的回答。理由嗎,就是剛才李守漢自己想到的。那樣的方法,在當地盤根錯節的關係網中一點變化都不會有。所以,要想改變的話,就要徹底的燒上一把野火,然後下大力氣把那塊土地深翻一遍,跟著灑下石灰,這樣,生荒地才能漸漸的變成熟地。然後,這塊熟地上才能按照播種者的要求生長出各種農作物來。而不是各種荊棘稗草,或者是看上去很好看但是卻是劇毒無比的五顏六色的各種蘑菇。

對於如何在贛北贛中湘南等地放火燒荒,然後深耕挖根,施琅在另外一份沒有題目,隻是在白皮上寫了條陳兩個字的文書上詳細的說了自己的想法。除了要南粵軍派出十幾個府的行政班子之外,他準備充分利用手中的人力資源,也就是把主意打到了大順軍餘部和那些金聲恒王允成所部的俘虜身上。

這份條陳,寬泛點的意義上說可以算得上一份可行性計劃書,倒是讓李守漢看了頗為親切。裏麵,施琅將他手中的那幾十萬金聲恒所部的俘虜分門別類的做了歸類,並且根據不同的情況,做了處理。第一類,便是那些跟著金聲恒王允成等人在左良玉的軍旗下走南闖北多年,所謂見過世麵的老兵油子,積年老賊。這些人,在別人眼裏也許算得上是精銳,是必須要糾合在一起的四方之精銳。但是,在南粵軍的標準評判下,卻是一群不懂得配合,不遵守軍紀的烏合之眾,留在軍中,隻能起到負麵作用。

對於他們,施琅給出了一個極為恰當,但是,卻讓李守漢和李華梅父女都倒吸一口冷氣的處置意見。“擬送至南中,打散建製,或送至礦場,或送至林中,充當苦役官奴,遇赦不赦,不享受普通官奴待遇。”這也就是說,讓這些人一直幹到累死的那一刻為止!這一類人,作為金、王二人的部眾核心,為數也是很多,加起來不過一萬多人。再加上各級中下級軍官、小頭目,算起來,也頂多三萬人。去掉了這三萬人的核心、骨幹,剩下來的幾十萬人,在施琅眼中,那就是一塊擺在案板上的肥牛肉,隻管任憑他琢磨著如何下刀,如何烹飪。

第二類人,便是在金、王二人軍中廝混了一段時間,但是卻又不是什麼老兵精銳的,這些人,為數大約在十幾萬人,不過,這其中也要詳細甄別劃分一下,其中也有不少散兵遊勇,山匪馬賊,地方官紳組織的團練。這些人,對於地方情形熟悉,又與地方上的土豪劣紳世家大族有著這樣那樣千絲萬縷的聯係,有些人根本就是世家大族豢養的爪牙。對於這些人,施琅的意見,“擬仍如上述核心骨幹成員處理!”也就是說,這些人是不可造就不能改造的,既然不能作為有用之才,那就丟到合適的地方去燃燒生命,散發光和熱去吧!搬掉了這些絆腳的小石頭,他施琅才有可能在江西放手開荒。去掉了這些人,餘下的十萬多人,施琅便要好好的算計一下了。他準備將這些人挑選一下,選拔出一些人來作為自己的輔兵或者是預備隊,留下了補充損失。另外,再以一縣數百人,一府千人上下的規模編製起常備隊,專門負責境內治安之責。這樣,便可以騰出兵馬來作為可以機動使用的“活兵”,而不是大量兵力變成守備治安力量。除去這些人之外,餘下的幾萬人,施琅準備好人做到底,將他們送給大順軍餘部,去補充、壯大他們的力量,讓他們盡快回複元氣。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施琅有沒有和牛千刀木牙狗等人配合,派遣一些人到順軍各部去充當耳目,就不得而知了。

而人數最多的一部分,就是金、王二人在江南江北各地拉來的壯丁了。為了湊數,壯大自己的聲勢,這兩位抓起壯丁來可謂是挖空了心思。什麼趁著集市把圩場包圍起來,凡是不穿開襠褲的,能夠不用拐杖走路的男子盡數抓走,什麼夜間包圍村莊,以盤查奸細盜匪為名將男女老幼分開,將男子盡數帶走。等等手段,五花八門。

對於這些基本上算是良家子弟,或者幹脆就是一群淳樸農民的人,施琅也不打算輕易放過。

404/433213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