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戶司核查一下庫存,目下便在贛南能夠動用的糧食油鹽布匹有多少?”李守漢找來公事房的幾個主事,劈頭便是詢問這個數字。
幾個主事一頭霧水,不知道自家主公詢問這個藥做什麼,不由得偷偷的交換了一下眼神。也有那腦子轉得快的,知道自家大駙馬在贛北贛中打了勝仗,威脅到了長江中遊。難道,主公想要在這個方向上突破?占據上遊的有利地理環境,然後順流而下收複南京?
腦子裏轉的飛快,口中也是報出了一連串的數字。
李守漢聽了點點頭。幾年對贛南的經營,見到了效果。如今贛南地區的庫存,能夠滿足施琅部下這接近百萬的脫產人員至少四個月的消耗。
“三個月之內,能夠調運到贛北多少物資?從廣東和南中等處?沿著幾條江河水運過去?特別是農具!”
李守漢的目的很清楚,他要為施琅提出的利用江西在連番大戰之後,大片土地拋荒,有點地方數十裏方圓之內基本上是一片荒野的有利條件,再加上施琅手中俘獲的二十多萬江西、湖廣和安慶等地裹挾來的壯丁,在這一帶搞屯田,搞大農場!同時,利用這段時間幹擾最小的天時,將各地的水利設施修建起來,疏浚河道,清淤河道,修路,在江河上尋找合適地點架設浮橋。等等諸如此類,都是要先期大把的錢糧物資投入進去的。而且,除了物資之外,各類的農具、工具也是如山如海的需求。
給女婿提供這些物資,在他看來都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難得是運輸問題。所以,他要先確定贛南地區有多少糧食,能夠支撐到後方的糧食物資運送到的那一天。
在他看到了施琅準備在江西搞大農場建設的想法時,他腦海裏頓時冒出了這麼一個念頭,“我的這個好女婿,不會要搞出什麼施侯大租來吧?”
在李守漢了解的曆史當中,施琅在收複台灣之後,算得上是褒多於貶。比如說不曾為了父兄之仇而殺戮鄭家子孫,反而是善待。比較遭人詬病的就是他在台灣圈占已經開墾的土地,設立了所謂的施侯大租製度。
施琅本人在台灣建有莊園56處,南台灣接近一半的土地被他掠為己有,名為“施侯租田園”。施侯租田園總麵積約有7500餘甲,每甲租額為二石到三石,被稱為“施侯大租”。在鳳山、嘉義兩地,有施侯租館10所,每年有穀物6000石、銀2000兩送到北京施家。這也就是為啥他的兒子施世綸,就是那位演義小說《施公案》裏的清官十不全施大人,一手招撫了金鏢黃天霸的那個大清官。人家家裏有錢,有著做清官的資本,本身又是侯爵家出身,不用擔心仕途,自然就不用刮地皮孝敬上司裝滿自己的腰包了。不過,這位十不全施大人,和他的得力愛將黃天霸在另外的幾部評書裏,可不是什麼正麵角色。一個是殺戮綠林人鎮壓抗拒官府的江湖義士的酷吏,一個則是背信棄義賣友求榮的江湖敗類。總之,大家自己去看吧!
施琅要在江西搞大農場,解決幾十萬軍隊的糧食問題,同時恢複生產安定社會,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好的計劃。李守漢就算是心裏有些擔憂,卻也不能表現出來。
“二丫,你們以後打算在江西占多少土地?記得交稅啊?!”他也隻能是略帶著幾分調侃味道的來告誡女兒。
“父王,我要是想占地的話,寫封信給在殷商故地的許叔叔,成千上萬裏的土地山林河流便都是我的了。何必在這江西戰事頻仍之地打這個主意?”李華梅對父親的話嗤之以鼻。
按照施琅的計劃,他準備將在幾次戰事之中被俘的那些剛剛抓來的壯丁,組織起來,各部各地的壯丁分門別類的混合在一起,每百人為一隊,到被戰爭破壞淪為虎豹豺狼出沒之地的農村去進行屯墾。這其中,以壯丁為基礎,以南粵軍中歲數較大的,或者是受傷之後不太適合隨軍轉戰的老兵為頭目,再摻雜一些順軍之中的老兵為骨幹。這樣一來,一支寓兵於農的力量便組建完成。
但是,籌建這樣的社會組織或者是武裝力量,效果是明顯的,可是,前期投入也是巨大的。這些人在沒有取得收成之前的口糧被服住宿,耕種所需要的種子農具犁杖耕牛,都需要南粵軍源源不斷的輸送過來。這也就是為什麼李守漢要先行詢問戶司眾人,在贛南和兩廣地帶儲存有多少農具和糧食的原因所在。
隻要這些物資援助能夠支撐到晚稻收割登場,江西便可以宣告從此是南粵軍的地盤了。到那時,李守漢相信,根據南粵軍往常屯田開荒的經驗,以江西這種膏腴之地,不要說供應施琅手中的這幾十萬人,便是再有幾十萬人馬,江西也能供應得起。
但是,能夠用錢糧物資解決的問題就都不是問題。
李守漢惱火的問題是,施琅,自己的這個好女婿,事前一點請示的意思都沒有,就將收編大順軍餘部這麼大的一件事給辦了。形成事實後,再向他來申請報備。這都不能算是先上車後補票了,這分明就是把孩子生下來了之後再告訴你說我戀愛了一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