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陰侯出發後沒多久,李慶處便收到了五皇子的飛鴿傳書,告知了朝中形勢,讓李慶提早應對,最好能在淮陰侯抵達之前大勝一場,如此天啟帝投鼠忌器,才可保安全無虞。
李慶收到信後長歎一聲,北狄狡猾若狐,自己若冒然出兵,隻怕中其誘敵之計,可恨朝廷黨爭,竟將邊關戰事當兒戲,生怕自己奪勝後為五皇子再添重籌。
好在淮陰侯也算用兵好手,皇帝雖擅於弄權,倒不至於真將北地拱手讓人,自己即便是回京也不至於太過擔心。
另一邊,淮陰侯帶著皇帝聖旨,日夜兼程,不過半個多月便到了北地。
李慶與淮陰侯交接時,特意點出北狄狡詐,擅使誘敵之術,而出城後地形複雜,不利於大周朝將士們作戰,叮囑淮陰侯勿中北狄之計,深入敵營。
淮陰侯自是滿口答應,心底卻覺李慶過於謹慎,北地如今之兵力是北狄雙倍,即便是正麵交戰也無戰敗的可能,這李慶是年紀越大,膽子越小了。
二人交接好後,李慶鄭重的向淮陰侯拱手行禮,希望淮陰侯能守好北地,護住一方百姓。
李慶回京後,眾副將紛紛前來拜見新任主將,言語間輕視北狄彈丸之地,希望淮陰侯能帶領眾將士主動出擊,立下不世功勳,揚大周朝國威!
淮陰侯被眾人奉承之言所迷,當場立下誓言,要帶領眾人踏平北狄,生擒北狄可汗,在場之人忙歡呼叫好!
第二日,淮陰侯清醒後便有些後悔,但話已說出,無法收回,兼之想到出發前二皇子給自己的密信,便又斷了退縮的念頭,隻命人找來軍中斥候,自己要探清北狄實情。
軍中斥候很快便到了,淮陰侯命幾人前去查探北狄大軍具體方位,大致兵馬數量等軍情,要求幾人查探清楚後速速來報。
幾人領命退下後,淮陰侯才命人傳來幾位副將,又拿出輿圖仔細查看,思考進攻之策。
聽說淮陰侯傳幾人商議戰事,幾位副將來時頗為興奮,見到淮陰侯時也很是客氣,連忙問是否有了對敵之策。
淮陰侯甚是客氣,“我這次請諸位來就是想一起商議下如何主動出擊,戰事盤桓至今,國庫確實耗不得了!”
眾副將一聽頓時更加興奮,紛紛發表意見,心道若能在自己手上收拾了北狄,別的封賞不說,自己官職前麵的副字肯定得摘了去,誰不想能夠封狼居胥,載入史冊呢!
淮陰侯也知眾將領憋屈了許久,如今能有一顯身手的機會,自是暢所欲言,總結出來,無非是認為兩軍相距不遠,又是北狄可汗親自率軍,若能攻其不備,將其一舉擒下,定能永除後患,保北地幾十年安寧。
淮陰侯沉思片刻,最終定下主意,“我已派斥候前去探查,若北狄軍情確如之前所奏,我定主動出戰,各位副將,勞你們回去清點各自兵馬,準備作戰!”
“是!”眾將齊聲回道。
到了晚間,前去探查的斥候回營,將自己查到的情況一一上報,“北狄軍隊約莫十數萬人,正安營紮寨在距此地二百裏左右的山坳裏,末將到時北狄軍隊正在軍中飲酒作樂,防備甚是鬆懈。”
淮陰侯有些猶豫,這似乎是用來誘敵的假象,又問斥候兩軍之間地形如何,可有埋伏設陷之處。
斥候思考了一會,似是有些不確定的道:“此去一路山多路險,若要埋伏確實便宜。”
淮陰侯心中一凜,吩咐斥候稍事休息後,再派人連夜探查,務必弄清北狄虛實。
斥候領命退下後,淮陰侯頓時有種騎虎難下之感,自己初來乍到,本就事事掣肘,如今全軍皆知即將開撥,也已做好了萬全準備,若此時自己下令按兵不動,自己威信何存!
淮陰侯此時才知李慶之難,隻怪自己過於輕敵,口出狂言,如今隻希望北狄並非自己所想那般,若兩軍正常交戰,以己方的兵力,定能大獲全勝。
翌日一早,幾位副將便到了淮陰侯處,詢問具體出兵時辰。
淮陰侯讓幾人稍安勿躁,待斥候回營稟過消息後再行事。
淮陰侯話音剛落,便有副將質疑,道是自己昨夜便見到斥候回營,淮陰侯此舉是在拖延時間。
淮陰侯便將自己擔心北狄迷惑大周的疑慮說出。